“老人社区对软件服务要求非常高,而且十分专业,一般物业管理远不能达到该水平。”黎庆文认为,国外往往把老人细分为三大类:活跃老人、低度照顾老人和高度护理老人。三类老人的养老生活有不同的关注点,产生对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不同的需求。比如活跃老人以“养”为主,低度照顾老人需要“养”+“护”,高度护理老人需要“护”+“医”。这三类老人的社区就涉及三个不同的主要专业服务领域:养生、护理和治疗,而这三个专业领域进入的台阶都相当高,不是普通服务商能够随便跨越的。
“传统开发商做硬件这一块是很强的,但一旦做到护理、医疗,就不大专业。这个和物业管理不一样,现在很多开发商自己做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性容易掌握,而护理、医疗、养生专业不容易掌握。”黎庆文透露,有一些大型开发商曾经在上海跟一些护理机构合作做养老地产,但理念不一样。开发商最希望马上卖走,护理机构希望物业永远都有人住。有一个规模效应,护理的服务才做得好。楼盘卖散了,护理很难做,医疗服务也是如此。
一直从事物业管理的翁国强透露,现在在尝试做一些商业计划,真正的居家养老模式。老人就在自己家里,由他们提供后期管理,照顾、医护合二为一。既有简单的医疗服务,还有老人的照顾。这种形式在社区有,但做的还不够。
医疗的资源整合并不容易。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某个资产超过2万亿元的央企去年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公司,通过收购医院获取医疗和护理的技术,用央企背景圈地搞养老地产。快速复制,政策迫使有一些改变。没做光提不合理,做了提出来政策可能有改变。
冯雨峰表示,“绿城在浙江临平的养老地产项目,就配有自己的医院,目前可以刷杭州的医保卡。”
翁国强认为,日常的护理费用,600元每月也好,700元每月也好,都不算低。所以现在做低端和普通的,客户群就很小,干脆定位高端。重要的还是政策支持,允许从医保承担。
若服务整合难度系数太高,何不外包?
王波认为,养老地产如果做全产业链太复杂。地产商专注于做开发,运营管理服务可以交给专业的服务公司。
“我觉得应该有专业的分工,就像美国一样。我不太习惯用养老地产、养老服务来说,分得很清楚: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这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专门投资的,专门做建设的,专门做运营管理,这样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很专业。目前在中国这样的生态链还没有形成。”
- 2012-03-09万科北京首个养老地产项目将推146套试点房源
- 2012-03-09房企、险资试水商业型养老地产 叫好不叫座
- 2012-02-28险资拓展渠道 进军养老地产
- 2011-12-16养老地产成房企投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