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节进逼、放松无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面前,负债率高达163.2%的绿城先后经历了“信托门”、“退市门”、“海航收购门”等风波,一直被认为可能成为第一家在调控中倒下的大型房企。一贯桀骜的宋卫平亦被迫表态,“做不下去就三条路:降价促进销售、把手上的项目腾挪出去、或者干脆全面降价,然后就退出房地产不做了”。
一则看起来有些“刻意”的消息让本已处于漩涡中的绿城集团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去年的11月28日,绿城集团副董事长罗钊明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证实,绿城集团旗下的绿城房地产、绿城阳光将与中投公司旗下建银投资以及黑石基金拟成立合资公司,四方分别出资4.8亿元、1.2亿元、12亿元以及2亿元,投资于中国房地产。各方约定在公司成立时初步出资20%,余下的80%将于合资公司成立后两年内支付。
这个消息因中投公司十分敏感的身份而迅速成为市场的热点。
在房地产调控进入深度博弈、价格刚刚产生松动的关键时刻,中投与绿城的深度接触,究竟是“抄底个案”还是代表着“国家队”的政策预判?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平台的中投,参与国内房地产行业会带来哪些问题?这个项目究竟是普通的合作还是中投入主绿城的前奏?
接近绿城的人士透露,“这个项目仅是第一步,未来应该还会通过这一平台完成更多对绿城现有项目的收购”,“但具体什么时候收购,最后会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能确定”。
其后的12月1日凌晨,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再次被传言“逼迫”现身,发表千字文澄清绿城并未破产重组,这是绿城三个月来遭遇的第四次“风波”。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2008年。当时绿城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危机,但2009年的好日子让绿城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生死考验后,再次选择了扩张。而这一次,不知绿城是否还有这样的好运?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对媒体发表了惊人回应。宋卫平指出,绿城最不济就是走上“卖项目、降价、不做房地产”这“三部曲”,也不至于破产。
危机重现?
“现在房企的境况和三年前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对于绿城的境况,卫民不动产智库营销负责人蔡为民指出,这似乎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企三年经历的生动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