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是一个善于制造神话的企业。曾依靠廉价拿地、快速开发、低价销售的大盘模式,从原来的寂寂无名到一飞冲天,人称“地产沃尔玛”。
任何模式并非无往而不胜。在楼市的冬天里,销售放缓,异地扩张又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廉价拿地后遗症缠身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时,人们在问,碧桂园模式还能走多远?在今天探讨和反思碧桂园模式,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4月10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以下简称为“碧桂园”)宣布,2012年首3个月,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61.2亿元(人民币,下同),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第二天,碧桂园总裁莫斌便对媒体宣称,“碧桂园不降价,但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强调碧桂园的成本优势,“在产品的性价比上,碧桂园位于全国前列”。
虽然碧桂园一再强调其“选址城郊、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物超所值”的竞争优势,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2月28日发布碧桂园年报之际所做的仅有3400多字的主席报告中,也四次提到碧桂园模式的可复制性,但事实是碧桂园低价拿地、快速开发、低价销售的“造城模式”,正在面临着复制的难题。
碧桂园2011年年报显示,2007年便开始建设的总建筑面积达159万平方米的内蒙古满洲里碧桂园项目,截至2011年年底已竣工总可销售建筑面积仅为8万多平方米,已售出建筑面积仅6万多平方米,整个项目预计要到2024年完成。同样于2007年开始建设的内蒙古兴安盟、通辽碧桂园项目,也进展缓慢、销售不力,预计要到9年后的2016年才能建成。此外于2009年底开始建设的韶关“碧桂园?太阳城”项目,预计也要在15年后的2024年才能建成。
独特的开发模式
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上市,到2007年12月31日,其市值已达1476亿港元。凭借资本之力,碧桂园开始了疯狂的扩张。
上市前,碧桂园仅有27个发展项目,且有22个位于广东,但是到了2007年年底,碧桂园已扩展到辽宁、内蒙古、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及重庆8省份,项目达到45个,其土地储备更是由1870万平方米激增至4500万平方米。碧桂园也因此被视为战无不胜的“地产沃尔玛”。
- 2012-04-24杨惠妍的挑战:碧桂园面临65亿债务和对赌巨亏
- 2012-04-2460亿到期债款告急碧桂园资金链或绷紧
- 2012-04-192012,南京楼市关注碧桂园
- 2012-04-19碧桂园举办南北业主联谊会,业主自编自演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