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后的我们,逝去的,不只是青春,还有买房机会;无处安放的,也不是青春,还有住房梦。80后步入成年后,“啃老”一词逐渐流行起来。而“啃老”的大头儿,就是房子。
第一批80后大学毕业时,房价收入比远没有今天“凶险”。在传统的住房观念下,许多人掏空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购买了自己的住房。这些人,在现在看来,算是先知先觉的一批人了。那些自己收入不高,又没有“老”可以“啃”的人,只能被动的选择“望楼兴叹”。
十年来,房地产调控一轮轮进行。从政策层面来看,始终保持力保刚性需求的方向,同时扩大政策性住房保障范围,可是,“夹心层”处在政策的真空层。从实际效果来看,房价一年年攀涨的事实无法回避,“夹心层”的范围逐渐扩大。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从现在来看,或许“买房也要趁早”。
北京城区的房价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环首都经济圈”也在形成,两者的化学反应,让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丈母娘买房才能结婚的要求,同事小波和女友凑了两家老人的钱,选择了位于燕郊的一套两居室。
与同事小波的情况相似,笔者错过了多次买房机会后,最终将落脚点选在了香河。
2009年,笔者刚走出大学校门,京北昌平区天通苑的顶层复式每平方米单价不足9000元。随着2010年房地产调控的到来,多数人对房价的预期开始转向,观望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心态;等到惊醒时才发现,父母半辈子的积蓄,已经难以支付50平方米小户型的首付。
在传统的观念里,房子终究还是要买的。终于在今年5月份,笔者和母亲经历了一场买房大战:穿过彪形大汉设置的“人墙”,冲向选号区,在被告知“别问价格了,先选房子吧,一会儿没有了”之后,匆忙选择了一套事先看好的户型,但预期中的楼层早已没有。
“我去年10月份买的时候才19500元/平方米,现在都25000元/平方米了。”中午吃饭聊天时,同事张洋向我们传递了最新的房价讯息。
“赶紧买,还是得涨!”同事张洋边夹菜边劝我们这些没买房子的人。于是,最近也在为房子而发愁的同事刘丽给我们讲了一下这些年来她错失的买房机会。
2006年,南三环附近的一处公寓开盘,当时销售均价为4000元/平方米。几番思量后,刘丽没有选择这处公寓,而今3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让她后悔不已。
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刘丽考虑在自己家附近给父母购置一套小户型住房。2011年,天通苑某住宅开盘,13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让刘丽心动不已,可是,正式开盘后,她依旧没有出手。从去年底开始,刘丽开始考虑北七家、小汤山附近的房子,甚至还去“考察”了有80多栋楼的小产权小区。前几天,在将某处房子从18000元/平方米看到25000元/平方米后,她告诉我们:“我决定去看燕郊的房子了,那距离国贸也还挺近的。”
“我们去看南口的房子吧!”半年前,同事阿明跟我说这话时,我一脸茫然地问她“南口在哪里?”随后在地图上测算了一下与单位的距离,超过40公里的路程,让我望而却步。几番商量下,二人决定先去学车。如今,驾驶证已经到手,但是,房子还没有去看。
前几天,阿明再次提起去南口看房子的事情,我们约好下个星期一起去看。当时,我笑着跟她说:房子吧,有资格买,但是没有钱;车子吧,有钱买,但是摇不上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2013-08-19明悦湾保障房 开发商圆公众住房梦
- 2013-07-26柘荣改造农村危房 圆困难户住房梦
- 2013-07-25两代人的住房梦
- 2013-06-14对身份限制严格贷款难 在日华侨难圆“住房梦”
- 2012-12-31荔城206户困难群众春节前圆住房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