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海峡都市报
海峡导报 石狮日报 晋江经济报
福建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福建企业文化网
文明风网 国防教育网 妇联新闻 福建工会
报纸旧版 集团邮箱
报社传稿 远程访问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房产> 热点新闻 > 正文
千亿地产私募起底:“大部分是变相高利贷”
www.fjsen.com 2012-04-19 10: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现在很多资产管理公司有房地产项目,五折打包卖,还是没人接,打五折都不一定卖得掉。”吴涛告诉记者,因为买的时候不是现房,是一块地,或者建到一半。

  4月17日,绿城将其上海绿城广场置业全部股权及贷款出售给SOHO中国,套现16.16亿元。本报记者查询发现,从2009年开始,绿城多次进行信托融资,后期部分信托产品出现了类私募倾向。如平安信托安城财富1号房地产信托基金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为大于等于20%。

  在地产界,像绿城这样的大开发商以私募融资的不多见,过去两年,私募融资的主体是中小开发商。“大开发商旗下项目多,打折卖掉几个就有现金流,而中小开发商回旋余地小,资金风险更形突出。”资金德信资本董事长陈义枫对本报记者说。

  今年以来,厦门、长沙、珠海等地频频传来中小开发商“跑路”的消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发生5起,无一例外都是资金链断裂,”前述长沙大型开发商人士说,“这些小开发商都是借了以地产私募等形式出现的高利贷。”

  “混乱中等来春天”

  “因为缺少专业知识,地产私募今后3年至5年内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尤其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可能有很多大的纠纷。”原美林中国主管、安泰盘实基金创始人蓬钢对地产商发起成立的地产私募不看好。

  依托于2007年生效的《合伙企业法》,私募有了合法地位,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尚未有任何条例或指引,作用于地产私募,行业监管是完全空白的。

  除了上述风控缺失,在地产界,开发商主导的私募基金和独立私募基金之争,以及如何规避开发商旗下私募和开发商之间利益输送的问题,始终存在。

  建银精瑞基金董事长李晓东认为,与开发商合资成立的基金解决不了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希望基金的成本越便宜越好,最好只有6%;但是作为管理公司,又希望获得的回报越多越好,恨不得每年获得30%的回报。

  “开发商两头都有表决权,那么开发商肯定会压基金公司的收益。这种模式的治理结构本来就有问题,没有任何的监管和风险隔离。”李晓东说。

责任编辑:黄惇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看房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