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招让地方新政“过关”
截至5月10日,全国共有33个地方政府进行楼市调控微调,28个通过,5个被叫调。也就是说,超八成地方新政获得通过或者被默许。从地方微调的内容划分,可以划分为:一“免”:免或减征购房契税或退税。譬如马鞍山、武汉、北京、芜湖、扬州。二“调”: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基准利率,利率优惠九折、八五折。譬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杭州、昆明、济南、南京、成都、哈尔滨、南昌、深圳、中山、东莞、苏州等。三“变”: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譬如天津、增城、中山、上海、南昌。四“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譬如合肥、吉林、南京、常州、广州、武汉、沈阳等。五“户”: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譬如从化市、长春市。六“补”:补贴首次置业,譬如青岛、重庆、杭州、芜湖。七“放”:放松限购条件。譬如佛山、成都、上海、象山。八“绑”:土地松绑。譬如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昆明。
合富置业首席分析师龙斌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证市场健康平稳持续发展,获得通过的楼市微调新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支持刚需方面,是符合“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持续发展”这个思路的。
调控大局难改变
本轮调控已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托市”声音,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调控效果的成果会被逐渐侵蚀。
也有业内认为,楼市预调微调是对“保经济”的一种妥协。龙斌认为,本轮调控的核心政策限购和限贷并未取消,所以大的调控的格局是不变的;各地之所以有预调微调的冲动,是因为遇到了现实的问题。“允许地方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是为了把房地产调控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让市场的交投维持一定活跃度,因为目前的限购限贷等干预措施是对市场的冰冻疗法,一下子把市场的温度从三四十度降到了零度,市场受不了,经济也受不了,所以需要预调微调让市场保持一定的温度,即活跃度。”龙斌表示,房地产调控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紧密相关,调控的目的还是为了行业和整体经济“软着陆”,恢复到平稳状态,如果一味打压房地产,将对整体经济不利,也不是调控的目的。
曹取认为,大的政策和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都是中央政府,出台或者废除都在中央手上,这些政策要是松动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地方政府会有小动作不断,但影响力并不大,核心政策地方政府无法触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地方的楼市新政有打着支持刚需但倾向“托市”的趋势,如果越来越多城市跟风,即使调控大局不变,调控效果是否会明显打折?
- 2012-05-14超八成地方新政过关 楼市调控毁于“蚁穴”?
- 2012-05-10释放刚需抑制投资:楼市调控一松一紧精确化
- 2012-05-1030个城市陆续微调政策 地方楼市调控底线初显
- 2012-05-09楼市调控压力不减 房地产企业新一轮加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