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已经连续14个月环比上涨了。近期发布的《2013年7月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7月百城住宅均价为1034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87%,同比上涨7.94%。两项数据皆高于6月,显示了7月上涨步伐的加快。怎么看待这新一轮房价的上涨?推动因素何在?政策的下一步又将有何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7月100个城市的调查中,城市间的房价差异愈加凸显。61个城市环比上涨,一线城市涨幅尤为明显,北京、上海等10大城市住宅均价环比上涨1.34%,同比上涨11.06%;39个城市环比下跌,下跌的城市增加了10个。
一边是各大热点城市带动全国均价继续上涨;另一边则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透过这种城市间房地产市场分化,不难发现以下几点:第一,一线城市去库存节奏加快,交易火爆;三四线城市却供过于求、库存高企,甚至出现空置楼盘。第二,两类城市在土地市场上也日益分化,房企战略从三四线城市回归至一二线城市,上半年主要城市地价连续上涨,一线城市土地供不应求,频繁诞生“地王”;三四线城市则出现“卖不出去”的窘境。
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能就房价高谈阔论一番,而究其本质,其实就是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问题。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刚需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城镇化加速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700万,住房是居民消费的必需品。在上一轮限购政策之后,“国五条”各地执行政策未跟上,国民收入增加,加之预期房价难下降以及老百姓“追涨杀跌”的心态,令压抑的刚需在近几个月爆发。这种现象也更为明显地反映在更具人口吸引力的大城市中。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足够的房屋供应量,房价难以连续快速上升,在一些过度扩建的中小城市的确如此。但一线城市却供不应求,以北京为例,新增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长期积压的大量需求,成交均价创历史新高,“日光盘”现象普遍。更进一步,从土地供应的角度来看,这些城市的土地稀缺性愈加明显,加之地方“土地财政”,大型房企资金充裕、拿地意愿强烈、受销售形势良好鼓舞信心十足,地价屡攀升,房价很难得以抑制。
从宏观大环境来看,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5%,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消费者对房地产调控、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减弱,推动房价走高。近期,中央政治局还声明指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界普遍解读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可能不会出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是下半年楼市的重要利好消息。发改委指出“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开工建设,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谈及“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显示出政府政策强调调控与保障并重。
有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地产投资仍将是热门领域,库存加速下降,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突出,将令房价继续处于上升通道。不过,考虑到近段时间的连涨趋势明显趋缓,这种上升将保持稳定的节奏。
虽然政府在措辞上有松动调控的迹象,但这并不表明政策对地价、房价上涨将“无动于衷”。有专家指出,未来政策将注重于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在住房信息联网、不动产登记、房产税扩围、收紧银行流动性等方面,影响市场预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