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形势有所回暖,房地产企业渐渐从“不拿地、力保现金流”的冬眠状态中醒来。在出手拿地的背后,有迹象表明,民间资本正进驻房地产开发市场。
需要提醒的是,在房企财务运作手段日益高明的今天,随着民间资本的进场,其中假股真债、约定回购、表外负债(将净负债率较高的项目公司以合营方式规避合并财务报表)等多种操作手法正成为房企“运作”财务状况的有效手段,期间可能导致企业真实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变得不透明。
不过,从效果来看,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称,“房地产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往往将高负债低盈利的项目公司先表外运作,待实现盈利且归还部分负债后,再并入表内。这种操作相对而言有利于上市公司。反之,则损害。”
⊙记者于兵兵○编辑阮奇
“表外”资本运作显“财技”
某龙头房企W的财技,就选择了将高负债低盈利的项目公司先表外运作,待实现盈利再并入表内做实上市公司业绩。
以W公司的长春项目L为例。“L项目所在位置是原来长春柴油机厂地块,2009年被W以超过10亿元的价格买走,现在卖的还算可以。”一位长春资深房地产界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就是这个在市场人士眼里一直“权属”W的项目,在过去3年时间里,经历了表内到表外、再转回表内的炫目财务运作。
所谓的表内表外,指的是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根据上市企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所有控股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悉数计入合并财务报表,组成定期财务报告,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最重要依据。
根据W的年报,其合并财务报表的依据是“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而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所据以从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至于是否“有权控制”,不取决于W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取决于其在项目公司董事会上的表决权。也就是说,一些W持股50%甚至以上的项目公司,因为所占席位的表决权不足50%,也可不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更多持股比例低于50%的企业,则悉数归为合营或联营公司,同样不纳入财务报表。根据其2011年年报,W的合营及联营公司总数超过50家。
长春L项目的项目公司——长春W京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W京诚”),就是2011年度合营公司之一。W彼时对其持股比例只有10%。
回看W的历史公告,2009年9月和12月,W集中在长春拿下了三幅地块,分别是长春柴油机厂项目、长春小东沟项目和长春二二八厂项目,地价成本分别为10.01亿元、7.31亿元和10.5亿元。到今天,这三个项目分别建成了上述L项目、惠斯勒小镇,以及柏翠园三个标杆物业。虽然当时W均表示有可能引入合作方共同投资开发上述项目,但最终,W留下了柏翠园全资开发,另外两个项目则成为“表外”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