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双城生活困难重重 自住异地买房必须谨慎

house.fjsen.com        2014-06-09 10:26:25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即使高铁已经把空间距离缩短到1小时“同城”路程,但两个城市两种生活的体验是无法画等号的。如果买房是为了自住,异地买房须谨慎。

郑凯和妻子结婚4年了,有个两岁的女儿,当初为了买房,两人数月里天天在网上搜集相关楼盘信息,筛选条件相对适合的房子并亲自去周边考察。 郑凯在深圳南山科技园里工作,妻子在家开淘宝店,起先找房子,夫妻俩就是锁定深圳。由于深圳房价太高,他们只能从宝安、龙岗这些周边所谓的“房价洼地”开始选择,但是新房、二手房看下来,发现房子的价格还是过高。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他们而言,即便两个人的收入勉强能按揭一套两居室,可生活就会变得很拮据。况且,几十万的首付对他们而言,也是个大问题,更别想还有余款装修了。夫妻俩很沮丧,租了几年的房子,怎么还是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家?

后来听说深惠高铁即将开通,以后上班也可以坐高铁,郑凯带着妻子又兴致勃勃地跑到惠州去看房,例如十里银滩、大亚湾周边的房子。可是那边毕竟是尚未完善开发的区域,生活氛围不足,虽然环境舒适,但比较适合度假,对自住而言,不够实际。再者,周边的学校配套也不尽如人意,根本无法解决女儿未来就学问题。

就在他们渐渐打消买房的念头时,郑凯在网上看到有报道说,将来深莞惠会一体化,而深莞间的地铁线路也在修建,实现深莞一小时生活圈完全没有问题。那段时间,同事间也经常讨论东莞的楼盘,大家相约着一起去东莞看楼盘。东莞不仅位于深圳和广州的中间,交通方便,往返广深都很便捷,而且房价相对于深圳而言明显低了不少,郑凯觉得或许在东莞置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夫妻俩开始搜寻大量东莞楼盘信息,接连看了好几个楼盘后,最终在东莞塘厦买了一套89平小三房。这个楼盘里,同买的还有郑凯的三个同事,大家商讨着以后拼车来上班。说起这套小三房,郑凯还是比较满意的,周边配套都很齐全,较安静,环境也很舒适,很适合小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学位房。成了“有房一族”,郑凯顿时觉得生活有了底气。可房子入伙后,郑凯的同事们都没有搬过去自住,觉得交通、配套还是不方便。考虑到妻子在家工作,不用东奔西跑,自己开辆小本田上班也方便,郑凯一家还是高高兴兴地搬到了东莞的新房子里。

“再选择一次,不会买东莞的房子。”对于自己的置业选择,郑凯现在是后悔的。“其实置业不能仅仅考虑房价,在东莞买房子虽然便宜,但综合交通、医疗、教育、配套等各方面的成本,相比深圳,两地的生活不能同日而语。深圳有一批像我们这样的工薪族,迫于经济能力有限,看见便宜的房子就眼前一亮,理论上计算着交通时间、想象着周边配套的发展,仿佛其他都不是问题。可生活就是现实的,当无时无刻的不方便围绕着你的生活,再低价的房子你都会觉得是浪费钱。”在深圳居住了七八年的郑凯习惯了深圳的各类惠民政策,如:小孩子病了可以有医疗保险、有住房公积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等等。可居住在东莞的这段日子里,他和家人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妻子曾经带着孩子去看病,等了40分钟才等来公交;郑凯晚上出门散步的路上居然被抢劫;最头疼的是女儿幼儿园里人文素质不高,教育质量差强人意……再加上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的“扫黄”新闻,人家听闻你来自东莞,有意无意都会多看你两眼,这让人觉得很尴尬。就东莞的大环境而言,郑凯还是觉得东莞不适合居住,尤其不适宜小孩成长。

为了解决如此窘境,郑凯两口子决定还是回到深圳居住。东莞的房子,两人计划将其租出去,尽管租金并不高,但多少能回收点供房贷,在深圳租回套房,总体算下来,压力多少也减轻了些,还能留下少许存款。折腾了几个月后,重新租好房子搬回深圳,郑凯恍惚觉得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买房要综合考虑,不能用房价定义一切。资金比较紧张的,就租房吧;资金充裕,还是在深圳购房比较好,两地的生活环境差距太大,不是一个房子就能解决的。”郑凯感叹。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