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回家,没家” 讲述 “被封了,我就再找其他地方住。”老人全友芝坐在地下管道狭小的空间里,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地下管道内居住这些年,经历过多次换地儿。老人说,以前井盖被铁条焊死,她就自己买把小锯子锯开,再住进去。如果遇到下雨,就躲到附近有屋顶的建筑内,“我还有别的住处”。 据老人回忆,住在地下管道这些年,周围的管道内曾陆陆续续住过一些外地来北京的人。“一个哈尔滨的就住过这边两年。”老人称,最多的时候,有10人左右居住在此。 坐在地铺上,老人掏出昨日卖瓶子收获的钱,清点了一遍。然后又从斜挎在身上的黑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这是好心人买给我的,用来照明。”老人说,住在地下管道内,很多好心人帮助过她,给她买一些面包,从附近餐馆吃完饭的人,也会打包剩菜给她。 “我不想回家,没家。”老人说,家里还有两个儿子,都不管她,她没有房,老伴又常常和她吵架,甚至动手打她,回家并不快乐。老人说,来北京这些年,她记得自己回过4次家,最近一次回家是5年前,她的母亲去世。老人说,她现在就想存够钱,盖个房子,自己生活。本组文/本报记者罗京运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线索提供/王先生 他们为何不去救助站? 记者观察 部分被救助的流浪人员会回到街头重新开始原来的流浪生活。朝阳区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他认为原因是“这些人基本都是流浪人员,流浪的时候可以捡拾和卖废品,获得一些收入”,同时还可以过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而救助站有自己的管理条例和制度,让他们觉得没有在街头流浪“自由”。 2003年民政部下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应当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只有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开救助站,须经救助站同意。受助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文 /本报记者 李泽伟 官方说法 废弃井不属热力集团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热力集团获悉,该集团在将台路地区并无热力管线,因此那对老夫妇居住的废弃井并不属于热力集团。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确实也有废弃的热力井,但对于废弃井都会进行封堵,确保不会有人进入。 对于进入热力井内居住,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热力井内高热高湿,还分布着热力管道的不少阀门,居住在里面如果不留神很可能致使管道泄漏,热水流出,引发危险。另一方面,热力井毕竟是地下封闭空间,很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我们下井查验,第一步要测的就是井内气体的浓度。住在里面,实在很危险。”该负责人说。 文/本报记者 解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