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众多“养老”只是开发商噱头
很多人认为,众多开发商以“养老”当噱头只是宣传居住环境、地理位置。某楼盘的销售人员介绍小区适合老人居住时说:“小区依山傍水,社区内绿化率高。”当提到小区配套设施时,销售人员说:“我们还在招商,有考虑运动器材,医疗这方面暂时还没提上议程,具体规划也没出来。”
有专家表示,虽然不断有开发商拥入养老地产,但是大多数的开发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基本都只是简单地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缺乏后期专业养老所必需的管理、经营,因此并不能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养老地产。
尽管各路“神仙”在养老地产的开发和项目争夺上都铆足了劲,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事实上,养老地产不但投资回报期长,还囊括了医疗、护理、娱乐、物业等多维度的上下游服务,使开发商面临着综合运营商角色的转型与挑战。这个全新的角色,考验着养老地产新玩家的“集体智慧”。
对于企业而言,养老地产的开发与普通住宅开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与国外相比,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面临的土地和税收成本依旧十分高昂,加之养老地产项目投入周期较长,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后期引入的各项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且回报较慢,因此对企业的资金量要求很高。
其次,传统住宅地产多为产权式销售,盈利模式简单,但养老地产的特殊受众群体,要求开发企业在后期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还必须与保险、金融、医疗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再者,企业涉足养老地产的专业运营团队也是捉襟见肘。一方面在国内缺少成功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国外的团队又与国内的现实情况对接困难、水土不服。
此外,国人对传统养老方式的过于依赖以及对养老地产模式的不了解,也说明这个新兴市场还远未成熟。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策实质性支持,包括特殊的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甚至监管部门也尚不明确,目前开发商运作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难以清晰,过程较为艰辛,像在丛林中摸索着前进。养老地产很容易演变成以养老名义进行的纯房地产项目,而没被当成一项全民的产业得到重视。在养老地产几乎是空白的郑州市场,或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