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梅生: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呼之欲出

house.fjsen.com        2013-09-10 08:32       刘晨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政策预期特别含蓄,长效机制一般会早早出台,但是一直到现在政府没有出关于房地产的政策,长效政策有可能呼之欲出。”8月31日,在中国中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透露。

近期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表现,让业界对调控长效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报告显示,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升至10442元/平方米,环比7月上涨0.92%,上涨格局未改且环比涨幅扩大。这已是全国百城房价环比连涨15个月。

数据显示,京、沪、广、深等十大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更高达17871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上涨1.49%,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2.18%。

“2013年中国房地产的走势,应该说到现在为止各项指标都是在本轮调控的最高位,比如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已经到了20.5%,销售额、销售量的攀升都是非常快的。”聂梅生认为,从8月份数据来看,住宅均价上涨的动力仍在。

回顾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可见,短期行政手段的调控效果正逐渐减弱,靠行政手段调控房价已十分艰难,在此局势下,出台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以市场化手段快速推进尤为重要。

聂梅生透露,中国正处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新的准备期,事实上,从今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央政府就在酝酿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目前各个部委已经全部签署完毕,接下来就是什么时候出台的问题,“有的说在三中全会之前,有的说在之后”。

她进一步表示,所谓长效,就是以土地、金融、税收为主,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政策,这是总的趋势。其中,土地要重点推进现有土地供给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同地、同权、同价”问题,合理解决小产权房,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推动住房用地供应渠道多元化,增加供应规模,从根本上平抑地价,逐步形成政府供地和市场供地的双轨制。

而金融则是以差别化信贷政策满足市场需求;促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房地产直接融资,将民间资金有效地导入房地产领域。税收则是房产税的推进。除去“地、银、税”改革,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也应该进一步完善。

聂梅生认为,虽然目前长效机制尚未出台,但事实上已经有些改变,比如北京的限房价、竞地价,游戏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部最近有一个文件,房产税和房地产税,这中间加了一个‘地’字,但是最后会以怎么样的一个形式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变数也是未知。”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有专家表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有望年底前推出。对此声音,有业内人士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即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出台并非易事,现在上交有关部委讨论的关于长效机制的政策只是征求意见稿,即使已经签署也只是方向性的、框架性的东西,真正有细节出来才能说是制度性的政策,比如涉及到的税收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货币制度改革等。

“就拿房产税来说,中央试点非常慎重,其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复杂,国税总局、财政部为了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都历经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陈志表示,有些专家一再强调税制结构不合理,要改是对的,但是前提是顺序对不对,是不是在试点过程中先减当地的税,没有减当地的税就在老百姓头上加税,老百姓肯定会抵触,而且房产税还涉及整个地方和中央的财政分配体系的调整以及分配数额的调整等,这是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不是说某个部委牵头就可以做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亦认为,长效机制的设计、完善都有一个过程,并且也是螺旋式上升的,至于整个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更长的时间。

“真正意义的得民心的改革是让老百姓福祉、社会福祉最大化,否则都是伪改革,都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反改革,为了保某些部门的利益,保某些利益阶层的利益,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陈志说。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