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窗观澜,临水挥杆,或许是很多人艳羡的生活。然而,这对于那些越来越珍稀的优质自然景区来说,却可能是个麻烦。日前,云南玉溪的抚仙湖,就面临着主打“高端生活方式”牌的旅游地产项目威胁。
高尔夫球场耗水大,冲击脆弱植被,威胁高原生态;即便有严格的保护条例,也难以阻止沿湖山体被挖断、树木被砍倒……遭遇旅游地产开发中种种问题的,绝不仅是抚仙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房地产企业正“上山下海”,寻找各类资源进行联姻式开发。
个中原因,无外乎一个“利”字。不少房地产企业借旅游开发之名,行圈钱圈地之实。而地方则一心盯着短期政绩,或是对环境破坏听之任之,或是上马明令禁止的项目。
表面的双赢之下,公共利益成为最大输家。这无异于把景区资源拆售给少数人。旅游地产开发乱象,拷问着当地政府的角色定位。如果追求短暂政绩,地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监管职能就可能被“俘获”。相反,把自己摆在公共利益看守者的位置,地方政府才会放眼长远、科学规划,当好开发的监管者、环境的保护者和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厘清旅游开发中地方利益、群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不为表面繁荣所诱惑,不被一时政绩所绑架,才能防止旅游地产异化走形,实现地方政府、地产企业与当地群众的互利共赢,也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基础。(李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