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房地产调控需要配套机制的跟进

house.fjsen.com        2013-03-13 16: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新城镇化建设,与2013年全国两会前新版国五条出台,让新一年房地产走向捉摸不定,而土地市场的走势,又将呈现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对本报表示:“我们通常对于城镇化的思维逻辑是——城镇人口比例上升,从而形成的各种城镇土地需求上升,由于土地资源极度稀缺,供需矛盾加大,进而导致地价上升。”

“但在我国的现实背景下,这个逻辑链条还存在弹性空间。因为对土地的需求并不一定都要用新增建设用地来解决,我国现在的土地利用强度整体并不高,很多城市内部,可盘活,提高集约度的空间还很大。”赵松表示。

而两会之时,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赵松表示,无论是“地市”还是“楼市”,调控中强大的行政限制政策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效果,但2012年年底以来的楼市回暖也给予我们警示,即:没有配套制度、机制的跟进,单纯的行政限制效果难以长期持续。

连续调控的成效

《21世纪》:从2010年开始,国家在房地产领域的调控一直持续,就你的领域来看,这些调控是否收到比较好的成效?

赵松:2010年至今,房地产领域的调控主基调未变,限购、即贷等行政干预措施仍在持续,2012年,中央政府也多次向市场释放“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政策信号。

尽管如此,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二三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整体进入上升通道,热点城市年底房价涨幅及市场的热度接近2007、2009年的水平。

但是根据国土部对105个主要城市的地价监测数据反映,住宅地价年度增幅处于近十年来的历史低位,仅略高于2008年。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商品房市场上,房屋需求市场规模仍然较大,楼市调控政策的效应减弱,公众对调控的信心不足,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而在土地市场,随着调控的增强,各地直接调整土地“招拍挂”出让市场中的竞价机制,有的在卖地过程中设置了竞价“涨停板”,有的直接取消或暂停热点区位、优质地块的供应。所以市场上的“高价地”信号减少,相对稳住了地价的整体形势。

《21世纪》:因为担心高溢价地出现,在土地出让方式上,地方在2012年也出现了一些各自的调整,也是行政方式居多,是否符合市场逻辑?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