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声声急”,无奈地方政府出于利益对此执行不严,调控陷入“外紧内松”的老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一线城市的房价表现很抢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价环比指数均出现大幅上涨。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1%,上海环比上涨0.7%,广州环比上涨1.2%,深圳环比上涨1.1%。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除了经济方面的供求原因,与一线城市过度聚集行政资源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一线城市衍生的权力经济,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根据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数据,2012年年内一线城市房价平均累计涨幅1.275%,二线城市为-0.38%,三线城市为0.014%,四线城市为0.68%。而从各级城市涨跌数量上看,一线城市全面上涨,二线城市上涨的有22个,占比达67%,三线城市上涨的有12个,占比达43%,四线城市上涨的有3个,占比达60%。一线城市涨幅蹿得快,北广深三市环比涨幅已蹿至1%以上。就连房价下跌重灾区的温州也已止跌。有专家甚至预言,若无新政策出台,一线城市房价可能再度失控。
从经济学层面分析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原因的文章早已是汗牛充栋,其实,原因也并没有那么复杂,除了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有限、人口密度更大、教育医疗等资源更为集中、资金炒作更多等因素外,土地财政才是最大原因,只要地方政府眼巴巴地望着土地这块肥肉,土地价格就下不来,房价也就下不来。
然而,公众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原因,在中国城乡二元化,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二元化色彩浓厚的当下,一线城市北京、部分省会城市以及温州等地区,实际上聚集了全国大部分的行政资源。各大部委、各行业协会、大型央企、垄断企业,绝大部分都集聚在一线城市,全国各地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要办事,要找关系、要批项目、要盖橡皮图章、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都需要“跑部前进”,各种审批程序的最后一关基本上都要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才能完成。在现有行政框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色彩仍然非常浓厚,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一个省内中小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省会城市的辐射影响力,而身处一线城市的权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肯定会利用手中的行政审批权把教育、医疗、项目等资源往一线城市集中,由此造成一线城市的资源越积越多,对三四线城市产生挤出效应。
在行政资源不平衡的背景下,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会形成马太效应,一线城市的商品房显得越来越具备投资上的稀缺性,溢价率越来越高。同时,一线城市很大一部分居民依靠权力占据了大部分社会资源,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比如贪腐的官员,在中国经济的高货币化过程中,居民通胀预期严重,因此也就有很强的动力通过炒作一线城市的房产来降低通胀的影响,由此推高一线城市的房价。在与市场化严重相违背的经济环境中,建立在权力经济基础上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更为根本的宪政角度来看,一线城市聚集过多的行政资源,实际上是变相剥夺了三四线城市居民的资源拥有权,如果这种一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挤出效应加重,就无异于权力逐步代替市场来配置资源,这是一种静悄悄迈向权力经济的嬗变。这样的态势长期保持,才是调控不断,一线城市房价却不肯低下“牛头”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