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执行局长协调,借壳脱钩央企
潮汕人杨贤才“当上执行局长我还帮了忙”,钟华说。2001年下半年,杨贤才告诉钟华,强行给中诚广场[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解封不妥,介绍个老乡收购得了。钟华称,当时中诚广场已被查封停工多年,似乎只能通过司法执行程序,再“协调价格”买入相关资产。考虑到卖出的溢价,自己同意了这个退出方案。
杨贤才将潮汕同乡范骏业介绍给钟华。范是广州骏鹏置业有限公司(下称骏鹏公司)董事长,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骏鹏公司初始注册资金只有1000万,后增资至3800万,收购中诚广场前,公司只有一个项目,且未有收益。
范骏业需要换一个更高的运作平台。在杨贤才提示下,范看上了金贸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贸国际”)。金贸国际注册资本1亿元,大股东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其前身为华策投资有限公司,股东中还包括中国国情研究会,但实际上,“金贸国际改制前的股东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国家经贸委”,钟华称。
金贸国际的办公地址就设在国家经贸委机关服务局,法定代表人李祥麟。2002年后,国家部委原则上不再兴办企业,金贸公司的所有资产被剥离,范骏业花1000万买下了这个壳,但金贸国际的“央字号”身份,足以包装范骏业。
2002年10月,骏鹏公司、金贸国际与钟华签订了收购合同,前两者以9.24亿收购中诚广场16.5万平米楼盘,余下6.7万平米仍属于钟华,范骏业的两家公司负责整个中诚广场的装修。
钟华与范骏业口头达成的协议还包括,中诚广场未完的工程由钟华承包,范骏业再给钟华1个亿利润。
范骏业以9.24亿收购16.5万平米中诚广场,每平米均价为5600元,而早在1998年,海南省高级法院曾委托评估过中诚广场的商铺价格,当时的评估价为12000元/平方米,很明显,范骏业的收购价,低于当时的市场价。
钟华称其时他在中诚广场投入了约15亿成本,按照他与范骏业的文字协议和口头承诺,“并没有亏”,于是同意了这一收购。
但杨贤才协调下的如此收购方式明显不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收购方案在最高法院卡壳,“从2001年底执行方案递到最高法院,直到2002年下半年也没有回音”,钟华称。
3、黄松有帮忙,收购方涉诈骗
这个时候,潮汕商人黄光裕出现,他介绍范骏业、钟华认识了同为潮汕人的最高法院民庭庭长黄松有。
2002年12月,黄松有升任最高法院副院长,主管执行工作。在一次黄光裕组织的酒桌上,黄松有给钟华留下一个电话,让他第二天带着执行方案去最高法院找自己秘书,“他的秘书带我去见了执行局领导”,一段时间后,范骏业收购中诚广场的方案在最高法院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