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圈地”容易经营难 中国模式仍需探索

house.fjsen.com        2012-10-25 09:22       顾菁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而日本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2000年推行“介护保险制度”迅速推进了养老市场的放大和成熟,此制度下的养老机构合作开发和持有运营是日本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国内养老地产项目或多或少都借鉴了一些国外的养老地产模式。上海首个老年社区项目——亲和源老年公寓,占地12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共834套居室,面积从58-119平方米不等,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入住。采用无障碍化设计,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为老人提供“管家式”的服务。

华山介绍,上海亲和源项目的设计团队来自日本,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上带来了不同的理念和思想。日本设计师提出,老人的居住空间不需要太大,希望老人能够多走出家门在户外活动。“因此,我们在户型配比的设计上,采取了以一居室的小户型为主,两居室大套和中套户型为辅的配比。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大户型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而留下来的全部是小套户型的产品。”

华山表示,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小户型的房间有点像酒店两人一间的标间,而二居室则更像家。因此老人在决定入住时其实不会在乎一次性多十几万元,而更在乎有“家”的感觉,可见大户型产品更符合当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养老地产在吸取国外模式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摸索适合中国的模式。

除此之外,世联地产华东区域顾问部的总监韩斌君在世联地产日前举行的聚焦养老主题地产年媒体发布会上指出,适老化的混合社区开发模式或许更适合目前的国情,也是当前国内开发养老地产较为常见的模式。此类物业可以有小于30%的持有物业比例,以保证开发的持续性和养老社区的品牌属性。持有的物业包括健康老年公寓、医院、商业配套设施等。而另一种会员制的老年地产项目则需要更多的运营及管理上的经验,以及良好的会员制度设计。

华山指出,未来,养老地产的发展将促使中国的养老模式进入双轨制。一部分低收入无保障老人还是需要社会养老机构的照料。而另一部分老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养老服务和产品。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东方早报展开了“养老地产的专项调查”。养老地产,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的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包含从护理、医疗、康复、餐饮到日常起居等方面的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过七成(70.6%)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让父母或者在自己老后居住在专业的养老地产项目中,因为养老地产项目可以有专业人士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而不到三成(29.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考虑养老地产项目,希望父母或者自己老后可以居家养老。

对于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租赁模式更为人所接受,有过六成(61.8%)的受访者表示接受租赁模式的养老地产,而两成(23.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会员制的养老地产。还有14.7%的受访者表示养老地产最后能购买产权。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成(52.9%)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养老地产而言最重要的配套还是所提供的服务。有35.3%的受访者表示医院也是养老地产重要配套。另外分别有8.8%和2.9%的受访者表示交通和绿化是养老地产的重要配套。

对于养老地产每月收取的管理费和服务费用,有26.5%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月1000-2000元的费用,而23.5%的受访者表示每月2000-3000元的费用可以接受。各有20.6%的受访者表示只能接受每月500元以下和500-1000元之间的管理费用。另外有8.8%的受访者表示3000元/月的管理费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