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社会上的尊老之风似乎瞬即转暖,掏空心思捉摸“空白处”。其实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已被各路资本紧紧盯上,试图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甚至用钱的偏好上“掘地三尺”,这样的算盘能如意吗,老年群体愿意为此埋单吗?请看本报今天起推出的“聚焦养老经济”系列,第一篇即从养老地产说起。
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34.8%!
围绕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各类养老产业次第兴起。其中,尤以各地相继签约、开建的各类“养老”主题地产项目最为炙手可热。这块看似庞大的蛋糕,各路资本能顺利消化吗?
各路资本蜂拥
今年4月,绿城地产董事长宋卫平宣布,将重兵布阵养老地产项目;
6月,雅达乌镇国际健康生态休闲产业园奠基动工,总投资超百亿;
9月,总投资将达170亿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桐乡项目正式启动;
10月,由胡惠康、盛小木、徐国恒等回归浙商投资50亿元的富春永安生态休闲综合体项目即将于月底整体动工,该项目同样扛起养老大旗;
……
这些已开建或待建的项目只是各路资本蜂拥养老地产的缩影。眼下,大型险企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大型房企如绿城、万科、保利;大型基金如社保、红杉、IDG等,均已经成为各个养老主题地产项目的实际开发商。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养老地产的研究。他表示,各类资本近期突然对于养老地产产生的巨大投资热情,与两大原因相关:一是在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背景下,各类房地产商正不断尝试寻找新的突破口,养老地产这块与政策和未来人口走势相符的超大“蛋糕”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二是最近退休年龄延迟引发的激烈争议不断激发着公众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养老地产作为养老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市场的确挺大。”柴效武说,“首先是中国老年群体迅速增大,未来20年,这是个异常庞大的消费群体;其二是这个消费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备这样的消费能力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42.8%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达73219亿元。”
回报疑团待解
日趋庞大的消费群体,却不一定立即转化为巨大的商机。
首先是超长的投资回收周期。养老地产建设、运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可长达10至15年。这样的投资周期,也许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合乎情理,但是对于房企、基金以及各类“急性子”的民资而言,却是不可思议的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