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说,在2011年,不断有同事离开,“最少时,我们门店比起限购前,人数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一,在干活的只有8个人了。”
周边的小中介行日子更不好过。黄博站在自己门店外的街道上比划着告诉记者,2010年楼市火爆的时候,这一条路上曾经有好几家小的中介行,而在2011年,这些小中介行纷纷关门歇业了,“他们没有一手的资源,最终都撑不下去了。”
在2011年底,黄博所在的中介行成为这条街道上唯一未倒闭的中介门店,“2011年12月份,我们店二手住宅出现了零成交,所有的业绩都来自于一手住宅代理和二手商铺买卖,其中一手住宅占绝大部分。”
虽然成交量一直在阴跌,成交价却没明显下降,“2011年底,片区内二手房的均价已经接近2万了,但一直有价无市。”
小中介重开新竞争开启
从过完今年春节回到公司开始,黄博感受到了二手住宅市场回暖的趋势。
“一些急于用钱的小业主撑不住了,开始降价放盘,我们手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笋盘。而等待降价的刚需客们也开始四处看盘。”黄博回忆,3、4月份两个月,门店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忽然放大,达到了7套以上,已经达到了限购前的水平。
“那时买家比较有话语权,我们帮买家砍价的幅度几乎都能达到5%以上。”黄博回忆称。
接下来的几个月,二手房的成交量一直维持在4套以上,“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他介绍说,目前门店的营业额中,二手住宅占比已经可以达到一半以上。目前员工人数已经达到14人了,超过限购之前,而同时中原、满堂红和合富三大中介行都启动加薪了。
“最近我们在街尾看到一家新的小中介行开张了,新一轮的竞争又要开始了。”黄博表示。
故事二
红人郑大源借网络咸鱼翻身
“郑大源”这个ID在某妇婴网上十分响亮,从2010年开始至今,几乎所有在该网咨询过买房手续和按揭话题的人,都得到过他的回帖或者帮助。但很少人知道郑大源是从2010年才真正接触二手中介行业。他在风暴来临前入行,开了自己的公司。
“我以前是做短租房生意的,2010年4月两个朋友找到我,让我帮他们搞定买二手房的事情。两轮手续办下来,我觉得并不难,而且中介费很高,利润丰厚,便萌生了入行的想法。”郑大源直言,进入二手中介行业,其实并未经历太多的深思熟虑。
5月份,他开始经营自己的中介公司。而由于自己没有盘源也没有客源,根本无法发展业务,“7月份,我的两个合伙人就撤出了公司,迫不得已,我开始自己上网找生意。”
低价竞争抢市场
通过在网上不断答疑解惑,郑大源获得了一些信任,开始做按揭的生意。他回忆称,2010年,虽然楼市火热,但自己每个月的单量都在个位数徘徊。
限购政策出台那天,郑大源刚招了一个新人。成本增加,却不得不直面“蛋糕小了”的事实,“我主要靠廉价的佣金费用来竞争,我一般佣金收一个点,如果是双方已经谈妥了让我代办,就象征性地收一点点。按揭佣金也压到行内最低。”
即使如此,郑大源说自己在整个2011年的业绩都扩张得十分缓慢,“做熟客生意,每个月好的话能有二十单的样子,到了2011年下半年,业绩甚至开始下降,每个月都是十多单。我没开门店,成本不高,还能坚持做下去,就一直撑着。”
成交量回暖接单翻倍
2012年,郑大源的生意出现了突破。有的之前合作过的客户,带来了近期有按揭需求的亲戚朋友,妈妈网上房产板块里,想入市的网友也多了起来,郑大源从逐渐热闹起来的论坛里获得了不少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