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全国多个城市继续加大供地力度。有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地方政府迫于财政收入压力,不得不大规模供地,因而土地市场已开始回暖,有望迎来“金九银十”。
但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专家委员殷跃建认为,与其说土地市场回暖不如说是刚刚“退烧”,加速供地不是土地财政吃紧一句话就能解释的。
土地市场“退烧”论
“根据目前的供地规模,预计9月份北京市的土地成交金额可能接近200亿元。”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土地市场9月已经挂牌的经营性地块合计不少于27宗,其中14块为居住性质,与前8个月合计成交的住宅地块宗数持平。
9月份,上海最少也将有26宗经营性用地(不包含动迁安置用地)出让,为年内单月经营性推地宗数之最,合计出让面积为73.6万平方米。
近期,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二三线城市杭州、昆明、合肥、武汉、无锡、温州、石家庄、南京等,均有大规模的推地动作。
“土地市场回暖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此,殷跃建认为,与其说“回暖”,不如说“退烧”更加准确。
殷跃建告诉记者,今年的放量相比去年同期是增多的,但仍未回到2010年的“过热”局面,土地市场已逐步适应了调控环境。可以看出,调控施行两年多来逐渐进入常态化,已成为房地产市场必须遵循的规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显然已适应了这种规则。考虑到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所以说此次集中推地与前年的“过热”相比,仅仅是“退烧”阶段的波动而已。
“各地之所以在近期加快推地节奏,除了下半年是完成全年供地任务的最后冲刺阶段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半年土地财政严重萎缩。”有业内人士表示。
一时间,地方政府重走卖地吸金老路的话题再次引发业内热议。
“我非常诚恳地说一句,推地与政府财政无关,就是为了完成国家的土地供应指标,也是让市场供需双方信息对称。城市里有这些地,过去也一样在推。”武汉市国土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卖地吸金的说法。
在8月25日举办的温州市土地推介会上,市长陈金彪表示,现在温州正处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阶段,温州房地产市场经过这一轮的盘整已回归理性。
殷跃建认为,“土地财政吃紧需要吸金的说法根本不成立”。政府出让土地的首要目的是使被出让土地承担应有的城市功能,随之而来的土地财政是次要考虑。这几年的调控也让政府认识到了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十分关键的。有数据显示,地方经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以武汉为例,2010年的财政收入为1416亿元,土地出让金高达785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增加到1763亿元,土地出让金却减少到539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让金为293亿元,也远低于前年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