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土地市场并未像炙热的天气一样火爆,底价、低价成交成为市场主旋律,市场整体呈现冷清局面。但是,在个别一线城市,开发商拿地预期向好,“地王”时有冒出,土地市场已呈现出回暖迹象。业内普遍认为,接下来几个月,如果土地溢价明显增多,土地市场很可能成为下一轮调控焦点。
“个别回暖”影响对调控的预期
虽然目前的“个别回暖”不足以左右整体市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调控的预期,可能会刺激更多购房者加快入市。业内普遍认为,土地市场或成接下来楼市调控关注点。
土地拍卖的高溢价不仅会推动周边一手房、二手房的房价,还可能进而导致下一轮土地基价的增高,成为房价上涨的诱因。李国政认为,目前楼市调控进入了敏感期,土地市场的“风声”很容易被市场误解为趋势和信号,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的非理性发展。
近期,中央一直保持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度。7月5日,央行强调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7月19日,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坚决防止房价反弹;7月下旬,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开展专项督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张东表示,近期大量高溢价地块出现也增加了中央有关部门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如果接下来土地市场出现明显的回暖趋势,很可能会出台针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措施。
整体保持着低位运转态势
自6月以来,各地楼市淡季不淡,住宅成交量回升,部分城市甚至重现排队购房的久违场面。但另一方面,土地市场却依然“淡定”,整体保持着低位运转态势。
在几天前举行的武汉第七次土地拍卖会上,共推出11宗地块,除5宗延期外,仅有1宗地块出现竞价,其余均以底价成交。楼面地价最高每平方米仅2455元,最低每平方米仅750元,被业内称为“土地卖出白菜价”。
不仅在武汉,石家庄近期举行的第七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活动中,7宗市区地块全部以底价成交,依然难破今年以来的“底价”魔咒。
类似的冷清现象不仅出现在二、三线城市,在一线大城市也较为明显。据统计,7月份上海共出让10宗经营性用地,较6月大幅减少11宗,其中3宗为新房市场热点置业板块。即便如此,最终却均以溢价率20%至40%之间成交,远远低于业内预期。
实际上,自年初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就普遍呈现较为冷清的局面。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5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另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在105个受监测的主要城市中,二季度有53个城市住宅地价环比持平或负增长,而同比负增长的城市由上季度的19个增至3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