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有涨有落,玉带滩长短随之变化,本属情理中事。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类似中信千舟湾这样的项目占用了河道,破坏了入海口附近的防护带,使万泉河水的流向和水位都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玉带滩“折损”。
站在玉带滩上,远眺陆地,既可看到博鳌论坛永久会址所在的东屿岛,也可看见一排排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的建筑——中信千舟湾项目几乎第一个进入视线。
老吴将“千舟湾”称为“千房湾”,他说,博鳌人都这么称呼,因为本来一望无垠的万泉河入海口,被这个项目挡住视线,其暗红色的外墙颜色,与蓝色海水、白色沙滩极不协调。
附近村民则表示,玉带滩变“短”确有其事,但具体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千舟湾”等项目破坏了防护林、占用了河道,对入海口的环境肯定有影响。
环评公示未提破坏性
杨冠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中信千舟湾项目带来的环境破坏深表遗憾。
“万泉河入海口是典型的河口地貌,在这样的地方开发项目,关键是能不能遵循自然规律。”杨冠雄说,入海口处原来都是“软岸”,后来一部分被修筑了“硬岸”,这样就造成了“力量上的变化”:修筑了硬岸的地方,水流被人为地“挡”住了,一旦发洪水,过水断面就会变窄,水的流速就会加快,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河口地貌,造成了生态破坏。
在博鳌遭遇2010年那场洪灾之后,就有专家指出,房地产开发导致海岸遭到毁坏,同时也破坏了地表径流,使得泄洪遇阻。
但就在那场洪水之前的几个月,相关部门在针对中信千舟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仅对景观上的不和谐提出疑问,对有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只字未提。
2010年6月1日,海南省国土厅发布一则针对该千舟湾项目的环评公示指出,“拟建建筑物产生的新的景观单元对原有的视觉景观都不同程度造成了破坏,失去了与周围的近似于自然的视觉景观相互联系和沟通,破坏了原有的景观层次丰富良好的视觉环境空间,降低了该地区的整体自然景观形象。”
根据杨冠雄的判断,在河口海岸地区开发房地产项目,最关键的就是能否“遵循自然规律”,如果规划和监管方面出现问题,难免会造成环境上的破坏。
然而,学者的担心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海南省国土厅的上述环评公示最后指出,“总图布置基本合理,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行;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明显降低;公众对该项目建设总体上是支持的。”
但无论是景观上的不协调,还是对入海口生态结构的破坏,以记者几日来走访的情况来看,作为“公众”之一的当地居民,对这个项目并非“总体上是支持的”。
环评前已获预售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千舟湾从动工到开盘,都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海南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千舟湾项目的直接开发商,是中信地产全资子公司),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