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2012年中国楼市下半年走势预判

house.fjsen.com        2012-06-29 15:50        来源:搜狐焦点博客        我来说两句
   导语:淡市降价促销,旺市提价惜售,其实房地产市场与其他所有市场没有什么两样。限购、限贷的夹击使楼市进入寒冬,房企们开始竞相降价取暖;预调、微调又为楼市送来暖风,开发商得到喘息机会,形势开始逆转,刚需停止观望,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开发商也就失去了继续降价的动力,转而开始等待涨价的机会。目前来看,2012年下半年房价必然稳中有涨。但是在房价真正全面反弹之前,政策不太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虽然房价最低点已经过去,但是现在出手仍然为时不晚。

购房者预期房价将要上涨了,购房意向陡升。今年国内房价将是“先抑后扬”,房价上半年“降中回稳”,下半年将“稳中有升”。从前5月70大只城市房价数据看,房价上涨幅度依然是继续回落,但见底呈现,部门房价最低点已经过去了。从房市层面上看,销售面积和投资额及购买土地面积等销售额下降,市场底部凸现,但6月回升明显。从调控趋势看,已有55个城市调控微调,45个城市通过,通过率90%调控基本见底。从经济层面上看,今年保增长的背景下,国内经济持续下滑,信贷和货币政策宽松将是大趋势。毫无疑问,二季度后房价涨幅回落停止后将转平稳。三、四季度,房价则显小幅度上涨,全年房价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

今年国内房价依然保持上涨的趋势,上涨幅度维持在3%-5%之间上下波动。一是从经济发展层面看,今年国内GDP增长幅度依然是7.5%-8.2%之间,而今年CPI政府控制目标与去年一样,是4%,而去年是CPI上涨5.4%,今年CPI要控制在4%内估计比较困难。剔除除通胀因素,今年房价上涨3%-5%是没问题。二是今年国内前5个月房价上涨幅度看,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均价上涨维持2%以上。显然,5月房价上涨趋势明显,利好政策和信心恢复后,房价上涨是肯定的。不过,今年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度或暴涨的局面。三是从今年国内中央房地产调控看,微调正式进入密集期,市场底部凸出。可以判断出中央不会再出新的严厉政策和收紧调控。四是从国内房地产发展趋势看,未来城市化走完需要二十年,市场潜在巨大购买力。况且国内的投资渠道缺乏和负利率未消除及通胀的因素存在,房子依然最具有投资价值,又能够抗通胀的保值增值产品。

在全国房价涨幅得到明显遏制的同时,尚未限购或限购执行不严的二三线城市已取代京沪穗等一线城市,成为领涨全国楼市的主力。“限购令”未放松,一方面是鞭策已限购城市的地方政府从严执行、不得放松,另一方面是防止房价上涨速度过快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围堵从一线城市挤出的投资资金,深化全国楼市调控的效果,将是下半年楼市调控的主要方向。从整体上看,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正逐步朝着理性方向回归。然而,在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的同时,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在飙升,在一二线城市几乎全面限购的情况下,成为楼市调控的“洼地”。“限购令”颁布一年多的时间内,领涨全国楼市的,正是那些未限购,或限购执行不严的二三线城市。所谓的房价合理回归,主要还是针对房价动辄上万的一线城市,而三线城市而言,房价下跌可能性的确不大。按照现在的行情来讲应该会稳中有升,一线城市基本稳定了房价,所有资金都会转入二三线城市,房价5%-10%小幅度上涨是肯定的。

调控放松蔓延。进入2012年以来,楼市的调控政策不再加码,反而各地政府纷纷开始对楼市进行微调,加上近期降息、首套房贷利率7折优惠等消息的刺激作用,总体趋势都是在对调控进行松绑。即使现在住建部、央行、发改委、银监会四部委密集“喊话”,称将继续从严楼市调控政策,但始终未见更严厉的新调控政策出台,而主要城市房价和交易量却现全面反弹,多个地方不同新盘项目再现排队购房潮和,调控放松的导向难免给予房价上涨预期放大的刺激。让人难免猜猜,新一轮“价随量涨”要重返楼市。

责任编辑:蔡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