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炒房”导致实业发展受困
记者在温州调查发现,“弃房”只是表象,温州更大的问题是前几年“全民炒房”将丰裕的民间资本吸引到楼市之中,多数企业家大玩资本运作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因“失血”而错失转型良机。如今楼市遇阻、外部经济环境趋恶,温州企业普遍遭遇经营困难,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整个温州经济也遭遇发展之厄。
温州当地企业主史哲说,温州因“炒房团”而闻名,如今正为“炒房”付出代价。“温州‘炒房团’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比如,民间财富充盈、温州人敢闯敢为、民间借贷市场发达,以及当时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和银行宽松的信贷‘放水’。”曾参与“炒房”的史哲说,当时他周边所有的亲戚朋友,不管是企业主还是公务员,全都投入到“炒房”之中。
“全民炒房”抽干了温州民间资本。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统计数据,在2008年-2010年期间,温州房地产市场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而历史最高峰达到2000亿元,民间借贷占到楼市资本的约六成。“楼市就像一个磁铁,吸走了民间、企业、银行等几乎所有可流动的资本。”陈鸿说,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企业荒废了、民间没钱了,资本都沉淀到楼市中去了。
“全民炒房”让实体经济“失血”,房价下跌刺破楼市泡沫,温州经济“脱实向虚”后遗症显现。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在16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温州市大多数指标处于全省“倒数”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等9项指标均倒数第一。而多年前,温州发展历来雄居浙江省前三名。
可为其他城市警示的是,“炒房”更大的问题是错失产业转型升级机会。《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温州多个“块状经济”乡镇调查发现,近几年,这里的产业主导依旧是皮鞋、纽扣、拉链,利润早就被人工成本吞噬,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局。“不管是‘弃房’还是民间借贷危机、担保链危机,说到底都是因为企业脱离主业、实业而起。”史哲颇为感慨地说。
实业“失血”的后遗症仍在继续。一些银行人士表示,当前出现“弃房”的主因是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温州企业形势普遍不好,并非由银行抽贷造成,而是当地企业发展路径出了问题。部分企业因为“炒房”濒临倒闭,企业主纷纷归因于银行收贷抽贷,甚至要求政府救助,结果救下来后,他们继续“炒房”,这样的企业只能在“低小散”里打转。
一些当地企业家指出,温州企业经营困难,与银行等很多领域的垄断大有关系。作为靠市场雨露发展起来的地方,温州企业几乎涉足了可以进入的所有行业,但是很多传统行业即使做得再好,也难以扭转颓势。温州需要的是垄断行业的改革与放开。
“重振实业”方能走出困境
尽管风险总体可控,但温州“弃房”现象值得深思。陈鸿等专家认为,“弃房”现象一方面给狂飙发展的中国楼市敲响警钟;另一方面对各地“炒房”、“脱实向虚”的经济发展格局提出警示。
“温州经济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许多专家表示,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沿地带,问题最先显现。温州房价大跌、出现“弃房”,为许多二三线城市敲响警钟。某[微博]研究员曹旭东分析指出,“许多二三线城市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温州如此明显而已。”最近几年,许多二三线城市楼市存在较强的封闭性,投资需求拉动的繁荣很容易掩盖实际需求不足的现实。
脱离实业的楼市“炒作”只能是浮萍,一旦投资需求被限制,结局是楼市崩盘、实业受损。尽管楼市调控手段会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去投资”仍是方向,这意味着很可能有其他的城市步温州的“后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银行信贷“放水”对温州“炒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让不少企业错判形势,付出沉重代价。专家指出,当时不少企业主都认为钱太多、太容易贷了,结果资本过剩带来的不是金融家的诞生,而是脱离实业“炒作”游戏盛行,今后经济刺激政策需更加审慎。
温州当地已经重新审视发展路径。“重振实业”、引导资本“脱虚返实”被确定为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温州市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文件,谋划提出了一套“组合拳”。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代价巨大的轮回,原本靠民营经济、实业产业发展起来的温州,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生死考验后,需要重新回到原点,找准方向。
观点
温州人“弃房”的多重警示
“看空”中国楼市的人再次落空,除了温州,全国楼市“一片红”,房价、地价依旧奋力向上。就连出现“弃房”的温州,也再现千人抢房、彻夜排队盛况。然而,在“全国向上、温州向下”的格局下,尽管只泛起一点浪花,“弃房”发出的警示需认真对待。
北上广深等城市房价狂飙上升,各地“地王”频出,地方政府率先赚了个盆满钵满。在这样火热的楼市现状面前,温州“弃房”似乎给“看空者”带来了久违的新证据,不过购房者明白,房价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这是让购房者失望的事实。尽管不少人说温州“弃房”是好事,并希望温州再做“风向标”,让“弃房”成燎原之势,但“这把火”就是烧不起来。温州还是温州,既有投资者豪宅无人接盘的苦恼,也有刚需人群买不起房的无奈。真实的温州楼市,既没能让“看空者”满意,也没能让“看多者”宽心。
“弃房”是对温州的警示。昔日的明星楼盘,如今入住者寥寥,问津者几无。想当年,温州全民炒房、全企参与,每到周末,几十辆看房大巴载着温州看房团穿梭在全国各地,温州当地更甚。温州这样的三线城市缺乏有效需求支撑,除了能够炒房的本地人外,聚集在温州的外来人群主要是购房能力不足的务工者。两极分化严重、缺少中间阶层,这种消费结构决定了温州楼市不存在长期上涨的基础。如今,房价深跌,仅留下空置的房屋、被掏空的实业以及破灭的神话。热衷于房地产业的二三线城市有许多,尽管大多数仍未出现温州这样楼市下行压力增大的现状,但难说没有潜在风险。
“弃房”更是对刺激政策、信贷“放水”的警示。炒房并非发源于温州,但温州人让炒房走向全国。几乎被访的每个温州人都提到,当时的经济刺激政策、信贷放水对楼市投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那场击鼓传花游戏里面,只要你参与进去就能赚钱,鼓停花落,“最后一棒”不得不饮下苦酒,“放水”的银行也难全身而退。
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依旧狂飙而进,但事实上温州楼市所具有的过度投资、信贷放水在很多城市都存在,所以“泡沫即将破灭”的论调总有市场。但畸形的市场也是市场,在高房价的无奈与无措中,政府总是祭出扬汤止沸的行政调控,结果“十调九空、屡调屡涨”。
今日之果源于昨日之因,经济刺激政策与信贷放水,加上地方的“卖地财政”是如今高房价的根源。新的市场化楼市调控长效机制正在酝酿之中,希望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弃房”发出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