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海外之旅开启 政策风险或阻碍“一帆风顺”

house.fjsen.com        2013-10-11 10:33       区家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

“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可以实现资产全球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也可以借机吸收海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资产价格普遍低廉,估值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获利机会”,黄立冲认为。

从目前来看,部分在海外布局较早的中国房企已开始进入收获期,除了大放异彩的碧桂园,据媒体报道,绿地首个海外项目绿地韩国旅游健康城项目首批产品已经售罄,二期销售即将启动,年内销售额有望超15亿元人民币。记者获悉,颐和地产在悉尼大学附近推出的公寓项目SummerCourt目前也只余下少量尾货。

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海外置业需求也日益旺盛。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过去两年调研,中国富人群体拥有33万亿元资产,已经向海外转移了约2.8万亿元,约相当于中国2011年GDP的3%,而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在上述调研人群中,拥有海外资产者占比达到28%,比2011年大幅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资产的配置偏向于购置房产、债券和股票,实业投资比例则偏低。前三者合计占到海外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其中房产占约42%。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向海外转移资产的速度确实在加快,其主要原因包括通过全球资产配置以对冲国内风险、资产保值和增值、以养老和医疗为诉求的移民及子女教育要求。无论如何,这为中国房地产企业拓展海外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黄立冲告诉记者。

企业将面临双重不确定性/

房企“出海淘金”首战告捷固然值得高兴,但在市场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制约下,能否“一帆风顺”令人担忧。

“房地产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其区域性特征很强,这要求企业对当地市场需求、法律环境、政府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告诉记者,即使在国内不同城市,市场也有明显差异,中国房企拓展海外项目除了针对华人市场,也需要迎合当地居民,国内的成功经验未必能有效复制到其他国家,这意味着企业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以碧桂园金海湾为例,据碧桂园方面透露,在已订购客户中,大约有40%来自马来西亚、30%来自新加坡、25%为中国客户,其余5%则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客户已不占据主导地位。

为了能迅速融入当地市场,多数房企选择与当地知名开发商合作开发的模式。万科进军美国和新加坡,便分别选择了美国铁狮门和新加坡吉宝置业作为合作伙伴。

但合作模式并非万能,尤其是海外开发商未必能适应国内地产商崇尚的“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模式。以碧桂园为例,早在去年年初,公司与马来西亚地产商Mayland(大马置地)组成合营公司,合作开发马来西亚加影和万挠两幅土地,碧桂园占合营公司55%的股权,但项目至今还没有开盘时间表,开发速度远低于碧桂园持有100%股权的金海湾。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早前更表示,“绿地原则上不和外方合作,他们节奏太慢,一个项目可能要3年才开工,而我们3个月就能开工销售。”

除此之外,更大的风险在于政策的不确定性,随着海外置业规模的增大,一旦国家金融部门担心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从而限制购房者境外买房,房企海外业务就存在夭折的危险。

一位从事海外投资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富人在外投资房地产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财产安全转移出国。现阶段中国富人向海外转移资产主要有四种方式:如果资产规模不是很大,大多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即需要找多个购汇额度未使用的个人代转资金,或者把现金带到香港进行“中转”;但如果资产规模比较大,则需要通过地下钱庄,或者利用贸易公司进行转移。

“目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规定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为5万美元,在中国致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降低购汇额度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忽视的是,上述四种资产转移的方式都存在收紧的可能,以“蚂蚁搬家”为例,银行可以严格限制家庭成员购汇数量,这可以轻易实现。此外,目前国内居民即便是购买中国房企在海外开发的项目,也需要购汇转移到海外进行交易,一旦管制收紧,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上述人士认为。

黄立冲认为,假如未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进入长期上涨通道,将引发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国内居民海外转移资产将受限,海外置业必然受到打击。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缺少国内需求的支撑,中国房企的海外业务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