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商业、公共配套依然缺乏,也是湾区项目面临的共同问题。
与巽寮湾隔海相望的十里银滩项目,位于亚婆角旅游度假区,2011年即已入市,但现在的配套仍不甚理想。根据规划,项目内将引进五星级酒店、连锁超市、国际学校等。但目前仅就日常生活来说,小区居民若想买菜做饭,只有去内部的两个100平米左右的小超市。销售人员建议,若想要更多选择,必须前往10公里开外的霞涌镇。
据本报记者观察,从船澳村到十里银滩之间近3公里的地段,除了正在赶工的房地产项目和隐现其间的塔吊、混凝土搅拌机外,民房很少见,公共设施亦难觅踪迹。
“除了海还是海。配套跟不上,绝大多数娱乐项目仅限于海边。”金融街巽寮湾内某旅游公司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和其他当地旅游公司一样,该公司提供的度假项目非常单一,游客只会在海边游泳或骑车,再就是出海打鱼,别无其他。
“这样的房子很难升值,因为没有配套设施拿什么来度假?太难吸引到人。”前述旅游公司总经理直言。
宋丁指出,政府规划与政策实施的偏差,是造成上述一系列窘境的直接原因。“按照09年(指前述规划)的设想,政府是想将惠东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城市,但事实上,旅游城市的设想被房地产导向的行政思维取代。”
陈国强对本报记者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惠东政府只管把土地卖出去给开发商盖房子,自己坐享其成,却忽视了吸引人口最重要的因素——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类似情况在全国滨海旅游城市比较普遍。”他直言。
配套不完善的后果,也直接体现在房地产项目销售上,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明显回升,但惠东大多数项目销售平淡,去化压力未见缩减。
谁来接盘?
如果说,库存巨大、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开发商必须面对的市场问题,那么,消费者要回答的严肃问题则是,谁来接盘。过去几年,投机风在这里迅速蔓延开来,来自广佛深的投资客几乎占了九成。
以十里银滩新近推出的山林海子项目为例,记者查阅其中6号、11号楼销售记录发现,在已售出的近4成期房中,几乎全部为东、南向高层等朝海(即使看不到海)房源。对此,一名资深客户经理直言不讳:投资客比较喜欢选这种房型,视野开阔,楼层好,方便偶尔度假和后期转手。但是,对西、北朝向园林房的整体销售情况,置业顾问们讳莫如深。
深圳投资客徐先生颇为后悔当初的决定。2011年首期开盘时,他一口气买下两套约80平米的精装房,均价5000元,全款付清。
“如今,刚开盘起售的‘山林海’,精装房均价也不过5200元每平米。”徐先生的准新房,甚至卖不出两年前的价格。尽管销售人员一再宣称,一期的现房现在已被炒到一万块以上,即使你愿意相信他的话,但也绝找不到这样的二手成交案例。
金融街巽寮湾一位周姓置业顾问表示,业主购置物业后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持有,“内部流传的很少,都在等着升值”。
但令投资客颇受打击的是,去年该项目新品开盘时,“海公园”均价为11000元左右,今年6月二三期同时开盘时,均价不过12000元。
“我们的海景酒店公寓每周都会爆满,每晚可以卖到1500元。房子到时交给碧桂园物业,每晚可以租700元。”十里银滩销售员承诺,他们的房子可售后返租,但据本报记者调查,现实远非他们描绘的那般美好。十里银滩小区物业目前多是由碧桂园常驻于此的员工租赁,78平米的小三居顶多能租到1800元每月。“现在已经交房的有1万多套,但我们只有600名员工。”销售人员透露。
投机风浓厚的一个后果就是,空置率奇高,惠东旅游地产项目或正在沦为一个个小型“空城”。
本报记者实地看到,巽寮湾海景房小区亮灯率不足一成,类似情况也见之于十里银滩。传说中灯火通明的酒店式公寓,似乎只出现在宣传册里。一位长期在附近载客的摩托车司机告诉记者,哪怕是周末,这里的亮灯率也不过6成。
此外,店铺开放情况,也反映出金融街巽寮湾人口寡淡。记者注意到,“阳光假日”分项目楼下的近10家店铺中,仅一家超市和一家泳衣店开门营业,其他数家门店甚至还处于毛坯状态。销售人员称,该区域店铺早已被预定一空,但至于为何一直空置,该人士表示不知情。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惠东各个项目目前正在面临“空城”的尴尬,蜂拥而至的投资客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找不到“下家”接盘,随着更多供应量的叠加,整个区域危如累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