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圈地的冲动
白热的价格战背后,反映的是开发商在谋求转型下的圈地冲动。
随着调控政策的常态化,许多单一开发的房企开始谋求转型。而旅游业的日益繁荣,使得诸多房企将旅游地产的开发建设当成转型“第一站”。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2259个旅游地产项目,分布在85个城市和地区,分属1629个开发商,其中海南占据半壁江山。也有机构统计,全国排名一百的房企中,有1/3都已进军旅游地产。
缺乏有序规划的旅游地产背后,则难免留有泡沫。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就表示,旅游地产虽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其在开发过程的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旅游度假地产要开发商长期投入持续经营,包括拿地、购买景区经营权、兴建基础设施、广告营销、后续维修、物业管理等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待到最后的收获。
巨额回报还只是神话
那么,对于购房人来说,旅游地产真的能买到巨额的投资回报?
对此,就连开发商也存有疑义。在某论坛上,世茂集团助理总裁蔡雪梅提出,购置旅游地产,无需考虑投资价值,因为旅游地产是对人的生命质量以及整个生活品质的投资,而人生没有任何一种投资的价值会高于自己对于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投资。但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却认为,大部分购置旅游地产都是从投资价值出发,因为居住需求很低。
而一位从事旅游地产开发的开发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度假刚需的概念,已被众多开发商过度营销了,因为多数购买旅游地产的人,实际都是冲着投资去的。而实际情况是,旅游地产不可能像住宅那样,在短期内实现高额回报。购房人必须持有几年,等旅游配套成熟了,才能实现换手,换取一定的回报率。“但这个回报率,和北京的很多住宅半年单价涨1万元,是没法比拟的。短期的巨额回报,对旅游地产来说几乎很难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