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上涨并非供应少 却是驱赶外来者的有力之手

house.fjsen.com        2013-09-12 08:42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

房租上涨是驱赶外来者的强有力之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房租已经连续43个月上涨,请注意,这一数据通常使用虚拟租金,比市场租金要低。

房租上涨又被归咎于供求关系失衡,这是错误理论。

我国的商品房供应量不低,自有住房率不低。去年8月5日,北大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根据抽样数据,全国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住房类型上,42.2%的家庭现住房为平房,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8.5个百分点。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

“房叔”“房姐”等新闻不绝于耳,一些空置房并没有作为租赁房源流向市场,原因是这些房产拥有者不需要通过租赁来覆盖持有成本。

7月2日,北京工业大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3)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指出2012年北京本地城镇户籍居民的住房质量逐步提高,住房的数量已经超过一户一套的水平,但2008年以后户籍迁入北京的居民住房负担沉重,外来人口的住房条件低劣。另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称,根据粗略计算,剔除持暂住证的人,北京城镇户籍人口约1300万人,按平均2.5人一个家庭计算,差不多500万个家庭。对应的,北京有600万套存量房,平均下来,一个家庭是1.2套,如果按照一个家庭平均3人计,则为1.4套左右。

北京户籍居民不仅拥有产权房,还有100万套左右的房源可以提供给租赁市场,再加上北京的隐性福利房数量庞大,按理可以缓解北京的租房压力。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的数字,上海户籍家庭拥有住房套数在两套以上,北京、上海等地户籍人口户均拥有两套甚至以上住房不是白日梦。事实相反,北京等城市房租大幅上升。根据北京房地产信息网,今年8月北京房租为每平方米每月65.85元,2008年8月为38.13元,上涨43%,相比而言,上海较为平缓。

因为户籍与财富集聚等原因,城市户籍人口、外来富裕购房群体与外来低收入打工群体已经形成鸿沟,前者拥有大量住房,他们希望通过房价上升卖出房子获取收益,或者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取廉价资金进行又一轮投资。即使房租大幅上升,要覆盖目前动辄3万元以上的商品住宅成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购房者没有太大的按揭负担,由于房产税尚未推出,我国在持有环节除了物业费、水电煤气费之外,没有过高成本,因此购房者愿意自持住房,出租意愿不强。

商品房还有折旧成本,笔者到了中部一个小城市,当地人均拥有两到三套住房,小城市租者少而租金依然坚挺,答案是租不租得出无所谓。如果出租一个月2000元还被租房者弄得一塌糊涂,新房如旧房价值就大打折扣,相信这是许多持有城市房产人士的心声。

房租上涨过快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各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拥有过多的权力资源与市场资源,做金融等高端服务的要到一线城市,做娱乐的要到北京寻找一夜成名的机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留在当地,甚至做低端服务、回收垃圾的也要到北京,既可以开开眼界也可以捡到值钱一些的废弃物。资源如果继续这么集中下去,大城市的房租不可能下降,蜗居现象只会越来越多。

目前房价还在上升,虽然房租在上升,但房价租金比这一关键数据并没有改善,靠房租回报率在3%以下,目前的房租上升让2008年之前买房者拥有了合理的租售比,而现在买房者要求的是更高的回报。

高房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在中国大城市与非户籍普通外来者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最终逼迫他们回到本地小城市。低收入者离开,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可能因此好转,单位GDP产出质量也不会因此大幅上升。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