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收紧潮来袭背后:银行资金成本上升 利润低

house.fjsen.com        2013-09-11 08:4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

目前,一些与银行长期保持合作的中介机构虽然仍可为客户做到8.5折的利率优惠,但也感受到现在银行资金面的紧张。

中原地产某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感觉银行是比较缺钱的,房贷速度明显放慢。就拿五大行来说,现在公积金贷款要延后1个月,商业贷款至少要7个工作日以上。而过去我们办理房贷业务基本不需要延后。”

据了解,除资金成本对于银行产生的压力外,房贷业务对于银行本身带来的收益也比较有限,这也是导致银行主观并不青睐房贷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走过了黄金期,房价飞涨的时代已经过去。

据某银行业分析师介绍,房地产贷款一般会计算到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是贷款者拿住房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因此如果房价上升的话,银行净资产的值也会上升,这样银行可以放贷的规模就可以变大。不过,现在房价上升的幅度不是很大,所以对银行放贷规模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另外,房地产贷款相对于其他贷款利润较低,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房贷不仅上浮空间小(10%左右),往往还要再给予折扣优惠,房贷业务这块的净息差收窄也是一个大趋势,相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可以上浮20%~30%的利润来讲,房贷业务的利润其实不大。”

银行已调整信贷结构

记者注意到,不仅小微企业贷款本身利润高,而且国家也正在不断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贷款。

月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3项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并按月进行监测、考核和通报。

不难发现,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正指引着银行不断调整贷款的内部结构。

事实上,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也不是刚刚才开始。记者分析2013年上半年多家银行中报发现,截至今年6月末,大部分银行零售贷款、信用卡增长强劲,将重心偏向于定价较高的小微贷款。

有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旨在优化贷款结构,资产结构向高收益调整,有助于资产收益率的企稳。

以平安银行为例,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指出,该行期末票据占比环比下降3.2%至1.13%,零售贷款(含信用卡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27.08%,在总贷款中占比较年初提升5%,环比提升2.96%。从零售贷款结构看,按揭贷款占比下降,主要投向定价较高的小微贷款及车贷。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银行资金面并不充裕的背景下,并不能为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房贷业务便遭受“冷落”。中航证券研究员指出,上半年各家银行致力于优化贷款结构,资产结构向高收益调整,有助于资产收益率的企稳。

不仅如此,2013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贷款增速较2012年末略有下降。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随着金融脱媒的逐步加剧,银行的资金成本提升;而高企的资金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信贷成本的上涨;经济增速的放缓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抑制了企业的信贷需求。从上市银行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重来看,二季度末贷款占比下降至48.04%。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市银行纷纷加大了非信贷类资产的配置。华泰证券研究员许国玉指出,“这符合银行业的转型方向,随着金融脱媒所导致的社会融资总额中贷款占比的不断减少,银行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加大非信贷类资产的配置,朝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努力,这也是控制风险保证资产质量之举。”

对于下半年房贷业务的发展情况,上述中航证券研究员告诉记者,“除了银行本身主观不愿意做房贷以外,上半年很多银行已经将房贷额度用完。现在银行还有钱可以放房贷的很可能将一些提前还贷的款再贷出去。因此,要到明年初才会重新获得额度,逐渐再发放房贷,所以明年初情况可能会改善一些。”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