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诗:楼市有大泡沫 政策变量影响房价大势

house.fjsen.com        2013-08-14 10:31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高房价导致高地价

高房价产生的原因:只有知道高房价的原因,才能判断楼市的趋势。任何的价格,归根到底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你要跟我谈价格,只需谈两样:供给和需求。高房价不过是高需求低供给的一个表现,首先说低供给。房地产的低供给(供给量小),当然与政府土地垄断有关系。土地垄断的问题又跟我们平常所说的“垄断”不一样,平常的那个垄断的东西是归那个垄断者私人所有。但是政府垄断土地,土地并不属于官员。都是垄断,人家私人的垄断是想把数量捂住,多卖高价。地方政府垄断土地,那些官员就急急忙忙想把地卖掉。我们说政府垄断土地,“卖地少”要打个问号,其实地方官员是有卖地冲动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国家就搞一个政策“18亿亩耕地红线”。闲置和浪费的土地无法计算,更不用说你让农民进城之后释放出的宅基地,会导致增加更多的耕地。所以说耕地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不是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高地价不能产出高房价。反而是高房价导致了高地价,因为在终端的房子市场上挣钱,开发商就去抢地,所以就把地价拉上去了。我经常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杭州,我说在杭州的西湖边上的房子很美,很贵,白给你一块地,你盖了房子会不会很便宜地卖给大家?我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房价和地价有关系吗?所以说高地价是不能推动高房价的,高地价却是高房价导致的。

但是地王反映了土地的低供给和商品房的高需求。接下来要探求高房价的需求因素,第一个问题是货币超发。价格的问题,永远都是货币问题。房价高了,唯一的原因就是多发货币了。

当然,我也很客观。中国的货币有两个来源,内生和外生的来源。内生的来源完全是自己多发的货币,还有一个是热钱流进来的。房价涨,人民币升值,所以热钱进来了,有两个渠道导致了人民币的超发。不管是哪个渠道来的,房价高一定是货币超发了。

高房价的第一个原因是货币超发,第二个原因是缺乏收入载体。中国30年的高增长产生了很多的收入,这些收入要有一个抽屉来装,要有一个载体来承载。你超发了这么多的货币,105万亿的M2也要有载体来承载。但是装钱的抽屉在哪里?承载货币的载体在哪里?由于体制的问题,股市又不争气,土地又是公有,装钱的抽屉在哪里呢?房地产就成了装货币的有限载体之一,你说能不装得满满的吗?

高税率房产税会降房价

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限购令虽然严厉,但是在货币和信贷总量不减少的条件下,只是冻结了需求,没有减少需求。既不减少需求,也不增加供给,怎么能够降低房价?交易税和种种对交易的限制也不能降低房价,交易环节的税收最终由买房者和卖房者来分担,各自分担多少要由需求的价格弹性来决定。减少交易不但不能降低房价,理论上讲交易环节的税会推高房价。需求不减少,供给反而减少了,你说房价涨不涨?中国房子[最新消息价格户型点评]的属性已经变了,再也不是商品的属性,而是资本的属性。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在中国会提高商品房的价格,而不会降低商品房的价格。

我并不是要反对公租房的建设,但不能说它可以降低房价,只是维持社会的稳定。房产税是持有税,如果这个房子已经高度资本化了,很多人买这个房子是为了增值用的,这个房屋的持有税能不能降房价?如果这个房子收持有税只是象征性的,低于房子增值的收益就仍然不能降房价。如果房产税的幅度高,肯定会降房价。国外的房子是商品属性,中国房子是投资属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多数城市选择限购令而不选择房产税?我讲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怕房价跌,因为房价一跌财政就出问题。你用什么办法让房价不跌?就是限购令可以不让房价跌,既不涨也不跌,最好的办法就是限购令,因为冻结了需求,也冻结供给。一般来说经济形势好房价会涨,经济形势不好房价就要跌。这种规律在中国也不一定,你千万不要把国外的规律拿到中国来。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