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供销两旺 地价高企或成房价再涨前奏

house.fjsen.com        2013-08-05 15: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三问:新型城镇化是房地产的又一次“机遇期”?

不少论坛嘉宾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离不开房地产和房地产企业,“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没有关系是悖论!”

秦虹说,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但人在城镇里得有地方住,有住房的需求;人在城市里工作,要有地方上班,要有工厂厂房,要提供商铺和写字楼。“因此人的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跟房地产没有任何的关系。”

秦虹认为,房地产是城市运行中的基础性产业,提供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房地产在中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相关数据也在佐证了房地产的重要作用。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税同比增长12.9%,主要是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房地产营业税相应增长。从其他税种情况看,受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契税1946亿元,同比增长39.8%;土地增值税1768亿元,同比增长28.1%。

甘肃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会长陈启建先生说,发展房地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并不矛盾。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城里来提供。住房是最大的内需,离开了这条,中国经济发展将没有动力、没有消费、没有扩大内需的指向。

四问:布局新型城镇化,房企靠“硬实力”能“一枝独秀”?

“打造新型城镇化,房企如何寻找地产商机?”这是在“经济升级:城镇化转型与地产角色”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争相发言的主要议题。近期,一些进入三、四线城市开发商,开始回流到一、二线城市,导致地价猛涨。那么,未来三至五年,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商机,那个更明显呢?对此,大部分嘉宾认为,房企提前布局新型城镇化,既要依据自身实力,更要分析投资回报率。

路劲地产集团联席董事刁露说,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能力,企业要将每一个城市做好、深耕,前提就是利用手中的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资源和自身的能力。

嘉凯城集团党委副书记杨益华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的风险比一二线城市还要大,目前城镇化首先开发的就是卫星城,或者是中心城区附近的卫星城。

新型城镇化提供了许多诱人的机会,刁露表示,房地产企业制定了明确的战略,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依据自身的战略选择中要有取舍。

五问:房企融资或将再开闸,调控去“行政化”可行吗?

截至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房企融资的大门已紧闭三年之久。这期间,众多优质房企纷纷赴港IPO、借壳。多位房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房企融资仍然难度很大,即使融资有条件放开,也可能仅针对开发资质强、业绩预期稳定的房企。

在市场高密度关注下,证监会在6月底以来两度回应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政策问题,称对存在闲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暂停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另外,对于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的情形,证监会在进行相关审核时,将依据国土资源部的意见来进行认定。

对此,一些论坛嘉宾认为,房地产业对资金链的需求是十分强烈。西安交大上海金融研究院院长、尚阳投资董事长于东升说,金融手段是调控房地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是房地产商获取资金的渠道,即银行贷款,这方面央企和一些大型的国企房地产公司,目前获取资金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

秦虹认为,中央银行全面放宽贷款利率的改革,没有对现行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政策进行调整,这说明:第一,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问题在某些层面考虑了全局的政策思维。第二,表明了这次央行关于全面放松贷款利率的改革,是通过结构性的措施,促进社会融资多元化,限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

一些论坛嘉宾表示,随着房企再融资开闸的预期不断强化,以及央行于7月20日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表明我国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调控都在稳步地推进“去行政化”,这些举措将给中小房企融资带来机遇,增强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