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政策解“燃眉之急”
面对公积金吃紧压力,天津、大连、桂林等多地提高缴存上限,武汉甚至取消实行了三年的公积金缴存“保底限高”政策。
在多种应对举措中,杭州推出的“公转商”贴息贷款业务更显积极。杭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宣布,将会同4家银行于9月联手推出“个人住房公积金转商业贴息贷款业务”,对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者,由银行按照公积金中心审批额度先行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由公积金中心按月给予利差补贴,待公积金中心资金宽裕时,再将银行商业性贷款置换转回。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杭州新政虽然属于“非常时期”的过渡性举措,但也体现了政府应对公积金压力的一次积极探索。
而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于日前宣布,开展“公转商业务”。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徐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总量的迅猛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正常发放。
而早在7月初,公积金余额不足的合肥就已经采取了“轮候制”来缓解压力。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称,当公积金贷款资金不足时,公积金中心将按“轮候制”确定贷款发放时间,实行总量控制。在“轮候制”下,公积金中心每月可贷额度将固定,一旦放完,申请市民将要排队等候下月指标。
其实,早在年初,北京、苏州、东莞等城市就已经收紧了公积金政策,官方公布的原因或为配合调控,或为“保持公积金均衡持续运行”。业内人士分析,后者表述的背后就是部分城市公积金余额不足的事实。而如今,杭州、徐州、合肥等城市的表态显然更直接,就是因为缺钱。
公积金受限误伤刚需族
近年来,刚需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购房群体,所以公积金的受限也难以避免误伤刚需。根据目前的情况,公积金普遍无钱可贷的局面将至少延续到明年,商业银行又流动性趋紧,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刚需的释放,下半年可能将迎来楼市销售淡季。业内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公积金告急,发放、审核程序趋严、时间拉长,降低了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也给急于购房者增添烦恼,公积金发放的不及时也让地产商不愿意卖房给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客户。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表示,多地公积金贷款激增,包括贷款与提取在内的公积金使用增速明显高于缴纳归集增速。由于公积金封闭运行自行放款的性质,很多城市不得不紧缩公积金贷款或延长办理周期,以此来延缓部分需求入市。为解燃眉之急,借用商业银行资金支持自住需求,以期维持刚需的入市进程。
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有不少楼市繁荣的地区同样面临着住房公积金存量压力,极大影响到普通购房者的购房需要。部分城市通过提高职工存缴额度、降低贷款额度来缓解公积金资金紧张。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公积金制度实行时间较短,尚未建立存贷比率、稳定有效的公积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等机制,公积金超量发放、难以正常增值,以及存在“多数人缴纳、少数人享受”的“负福利”效应突出等问题,亟须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
业内分析认为,在商业银行贷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公积金管理中心贴息“公转商”的举措并不能起到多大效用。而若不从房价和公积金政策缺陷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其调整提高公积金缴存上限、降低贷款上限以归集更多资金的做法,也只能是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