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的房价
外地投资客被套牢、楼盘配套稀缺难引刚需,本地人口无力接盘,共同促使大亚湾楼市进入冬眠状态。
2010年惠深沿海高速通车,客观上拉进了两地车程,被深圳井喷式房价“逼走”的投资客和购房者,带着大笔资金和乐观的未来预期,来到大亚湾。
近五年,大亚湾的房价一直徘徊不前。据深圳投资客郭先生现身说法,2010年他在大亚湾中心区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购置一套三房,“现在差不多还是这个价,最多涨了几百元。”在同样的时段里,深圳原特区内房价几乎翻倍。
资料显示,2010年惠州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4364元,仅为深圳的四分之一;而据中原地产数据,2013年大亚湾片区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492元,当地中介口中,甚至能听到最低价每平方米低于3000元的楼盘。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地产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周边投资客购房并不居住,大量楼盘开发生活配套滞后,两者共同导致极高空置率。
与海量楼盘供应相对的是稀少的本地人口,数据显示,整个大亚湾规划区有约12.2万人,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5万。以石化新城为发展定位的大亚湾,大量迁徙而来的产业人口,曾是政府和开发商已于厚望的楼市“发动机”,但情况并未照预想中发展,“能就业能生活,有不错发展前景,人才会来,有人住,才能实现自我造血。”宋丁说。
未来“造城”计划
在宋丁看来,大亚湾疑似“鬼城”的病灶,早在20年前就已埋下。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先后经历了“造地”、“造厂”、“造房”三轮运动。财政薄弱的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大量批复土地。
大量石化类企业和住宅楼盘落成之后,相关公共和生活配套没有跟上,“眼下最重要的是‘造城’,就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宋丁说。
为破解现状,政府已开始着手长期规划,一份纲领性文件《惠州市大亚湾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规划》)显示,规划期内,厦深铁路、惠大铁路二期、惠深沿海高速、深圳外环高速、珠三角城际轨道惠州段将逐一落成以加快“惠深一体化”进程;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将建立大型商业网点、商业街,以及以商务办公、高档酒店和休闲娱乐设施、成为面向世界的高档滨海商业中心;同时在中心区、霞涌之间建立两条上千米隔离带,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垃圾填埋场。
按照规划,到2020年,大亚湾区建设面积将增长约7倍,人口将增长约6倍,常住人口控制规模为80万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为15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392.7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41%。
中原地产华南总裁李耀智认为,到大亚湾置业人群分两类。一类是占有沙滩、湾区等稀缺优质资源,看重未来的升值潜力;另一类是普通白领和工薪阶层,以改善居住条件为主。去往深圳东、大亚湾等地置业的大趋势不会变,关键在于政府的长期规划是否有助于楼市健康发展,“短期解决医疗、教育、服务等生活配套,长期解决商业和就业问题,把旅游区变为居住区,人才会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