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转型旅游地产危局:旅游基地涉嫌违建

house.fjsen.com        2013-07-25 15:10        来源:时代周报        我来说两句

失控的果园

“我原来的田都已经种上了汇源的果苗,总面积有十几亩。”7月20日,55岁的长林村村民卓启华指着家门口的田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正午猛烈阳光的曝晒之下,田地里低矮的果苗显得无精打采。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像卓启华这样的村民在长林村还有很多,从去年底开始,汇源委托村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用了村民的田地建设果园,“一亩水田一年的租金是1000块钱,旱田是600块钱,签订了三年的合约。”

对于卓启华来说,种植果树他算是一个外行,“我种了半辈子的水稻,种桃子、葡萄还是头一回,其他的村民也和我一样。”卓启华指着果苗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在他的田里种有桃树、梨树、葡萄等多种果苗,“一开始都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

而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些并没有多少种植经验的村民并不清楚他们的田里种植的果树是属于汇源钟祥“有机果园”的一部分,按照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汇源的规划书显示,在钟祥的大口林区将建成50万亩的有机果园,规划书中“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字眼反复出现,而村民们对此知之甚少。

“田地出让之后,我们更像是给汇源打短工,”据67岁的村民彭胜利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每个星期汇源的工作人员会来看几次,如果需要打农药、施肥,就雇我们干活,每天80块钱,化肥和农药都由他们提供。”

而在采访当天下午3点左右,时代周报记者正好碰到前来提供农药的三名汇源的工作人员,当着时代周报记者的面,汇源的工作人员递给卓启华三瓶农药,并简单交代了农药喷洒的方法。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三瓶农药均属于化学农药,有两瓶用于杀灭蜱虫,瓶上标示为“中毒”,而另一瓶除草剂则标示为“高毒”。时代周报记者随即对汇源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而对方对于有机果园能否使用农药均语焉不详,“我们只是办事的,具体问题要询问项目部的领导。”

他们口中的汇源项目部位于距离长林村5公里之外的一处山庄,据了解,该山庄是由钟祥市政府免费提供给汇源集团,参与建设汇源生态产业园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在此办公。

时代周报记者对汇源项目部进行走访后发现,从架构来看,项目部目前的人员主要集中在酒店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上,农业部门人数寥寥,“我们的农业项目均为有机农业。”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质疑,项目部一位工作人员肯定地说道,但对于汇源向果农提供农药的现实,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并不清楚”。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汇源的原料出现问题,早在去年初,就有可口可乐向美国FDA投诉巴西的橙汁含有农药多菌灵,而该药物有导致肝癌的高风险,汇源作为进口橙汁大户,也遭到外界质疑。

“我们橙汁原料大部分是从巴西进口的。”钟祥市汇源果汁厂一位沈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但对于巴西橙汁含有农药一事,该负责人则拒绝进行回应。

日前,有消息传出,汇源的桃汁使用腐烂变质的劣质桃子作为原料,引起舆论哗然。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果汁原料供应商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不讳:“好的果子一般用来出售,只有品相不好、低劣一点的果子才被用来榨成果汁,这很正常。”

而作为国内果汁巨头,近年来,汇源一直致力于进行种植基地的建设,截止到目前,汇源链接的水果基地超过400万亩,而从钟祥有机果园的现状推测,汇源旗下号称“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果园质量堪忧。

当然,相比于原料的品质,更让村民担心的是,汇源方面对于有机果园的推广并不热心。

“汇源果树种植很慢,现在种好的这几百亩也是政府几经催促之后才种的,还有好些土地没种。”大口林场一位管理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据了解,大口林场一直帮助汇源说服村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因汇源工作迟缓而出现荒田,也让林场的工作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大家都担心汇源还会不会继续扩大果园,如果汇源不做了,这些树苗只能被铲掉。”卓启华一边向果树喷洒调制好的农药,一边对时代周报记者抱怨道。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