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用土地当量红线的做法当然更科学,即按照土地产出率创设一个土地当量,土地指标是关于土地当量的,比如说我们设定18亿亩某种当量的红线,这样可以保证土地在当量意义上的增补平衡。这种做法应该来说也是比较可行的。现在的卫星遥感图片识别度非常高,能够看出来每一块土地都是什么样子。
必须让土地指标流转起来
记者: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无法回避的土地需求增加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同时又与有限的土地供应相冲突。您认为这种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姚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供给有限制,并不是坏事:土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不可能敞开供应。人多地少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现在我们的城市密度越来越低,城市土地的浪费越来越多。但是如果说要取消用地指标,并且让土地直接入市,如果土地的使用没有指标的设定,那么土地就根本不可能有增减平衡,因为没有约束。比如说我看这里有这么多土地,每年都卖掉一定面积的土地,那么土地的价格就越来越低,只会使城市的建设密度更低了,增加了土地浪费。
我认为土地指标还是得要,但是土地指标应当流转起来。比如说杭州的土地指标用完了,那么就向不发达地区去买土地指标,这样土地指标就流转起来了。当然,只有首先建立耕地红线,才会有用地指标,才可能建立土地指标的市场。这也是我认为中国需要有一个耕地红线的理由之一。
记者:城镇化土地需求是否会冲击耕地面积现有的设定?如果会的话,如何解决这一用地矛盾?
姚洋:这种矛盾肯定会有。城镇化目前主要还是在发达地区。我觉得应该有一个补偿机制。首先是要用土地指标去限制。如果指标用完了,一是向不发达地区去买,二是你自己把楼再建高一点。当然这只是一个缓解,这两方面土地需求的竞争肯定会存在。但是有这个竞争是好事,如果土地都不构成一个约束了,那么土地的浪费不就更大了吗?
记者:除了指标流转,还应采取什么措施缓和这种矛盾?
姚洋:除了土地指标流转,还应提高城市建设密度。我们现在的政策恰恰相反,是规定容积率高限,结果是降低了建筑密度。
坚守红线可减少土地浪费
记者:很多人都把目前房价的高企归因于土地供给的不足,主张放开红线以降低房价,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姚洋:这是正常的,中国本来就是缺少土地的。土地价格是房价的重要一部分,这很正常。我们的政府从土地当中得到很大一部分好处也是正常的。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了,土地涨价归公嘛。比如说你有这块地,有一天来开发了,你就成了亿万富翁,这合适吗?
理论上说,放开土地供应确实是可以降低房价。但是我觉得维持现在的土地供给政策是必要的。土地不可能无限量地供应,这会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
想要把房价拉下来这个想法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那是美国梦,不可能在中国实现。其实房价高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所以这房价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一线城市房价高也是正常的。全国人民都在我们的一线城市买房子,甚至还有外国人,这房价能不高吗?
注:姚洋: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