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改革扩容“前行” 仍需配套政策“开路”

house.fjsen.com        2013-05-28 10:16        来源:当代金融家        我来说两句

房产税改革自破题之日就与房地产调控结下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面对当前步步紧逼的房价以及备受争议的行政性调控手段,房产税试点扩围被再次提上议题。

5月24日公布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有关负责人当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已经在上海、重庆进行了试点,现在正在考虑择机扩大试点范围,今年会有具体动作。

对此,交通银行(4.72,0.00,0.00%)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夏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调控在经历了几轮反复后,仍然效果不佳。这个时刻再提房产税试点扩容,也透露出决策层正对调控思路做出适当调整,将房地产调控向更长期持续的方向引导。

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也表示,官方此番正式表态,确认房产税征收将成为未来中国楼市调控的必然趋势,也说明多年楼市调控以来,房产税进入调控领域的时机终于成熟。

纵观目前房地产形势,房价涨势虽有所放缓,但上涨预期仍存隐忧。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4月份,多数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有所收窄。从新建商品住宅来看,67个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3月份缩小的城市有36个,最高涨幅从3月份的3.2%回落到2.1%。从二手房来看,66个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3月份缩小的城市有33个。从数字看,“快速奔跑”的房价放慢了“前进”的步伐。

但对于未来房价走势,专家的判断仍是非常谨慎。夏丹表示,一周前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继号称“史上最严”的“国五条”重拳出击后,房价上涨势头虽有所放缓,但仍未得到根本抑制,反而加重购房者追涨和恐慌心理。同时,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认为,尽管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但受前期房价上涨惯性作用的影响,房价上涨的城市个数还比较多,房价上涨预期尚未根本解除,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狠抓落实的关键时期。

那么,在此关键阶段,房产税扩围能否成为挽救房地产调控的一剂“良药”?房产税到底能不能解决中国楼市的诸多问题?专家对此也观点不一。

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抑制房价上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减少投机性需求,而房产税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其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一定效用。回顾以往的楼市调控手段不难发现,目前中国在住房持有环节的调控所涉较少。此前反复使用的“限购”、“限贷”等手段主要针对需求抑制,今年新政“国五条”中的个税政策又以交易环节的调控为主,针对持有环节的调控存在缺失。因此,开征房产税作为替代行政手段的有效政策,有助于挤出居民多套存量房,减少开发商捂盘惜售等现象。

但也有人认为,房产税制度能否顺利发挥还有待考验。在夏丹看来,房产税制度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和地方层面配合落实的动力。只有在住房信息联网完善、房地产相关税制改革、财产公示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多方配合共同推进下,房产税制度方可有效实施。

记者发现,目前各项配套制度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实效并不理想,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推进在将来也可能存在行政交叉和历史条例、依据繁多等问题,而这些也都构成房产税顺利实施的障碍。

同时,房产税推进进度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土地财政”都被视为房价上涨的根源之一。夏丹指出,在土地“招拍挂”制度和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地方层面对于调控持抵触和博弈的态度,而开征房产税,长期来看可为地方政府解决财源问题,但短期内并不足以对土地出让收入形成替代。

对于房产税扩围的方式,夏丹分析称,从目前各方情况看,短期内新试点的设定将采取渐进方式,将不一定一步到位。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