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探索杜绝暴力征地的长效之策

house.fjsen.com        2013-05-15 15: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针对近期个别地方相继发生的暴力征地事件,5月13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的紧急通知》(简称《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杜绝暴力征地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期,个别地方暴力征地事件又有所抬头。在此关键时刻,国土部下发《紧急通知》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暴力强征强拆事件小则引起群众不满,大则引发群体性冲突事件甚至致死人命案件。这几年,人民群众对屡屡发生的暴力强征土地强行拆迁恶性事件高度关注,一些地方政府的暴力征地拆迁激化了干群关系,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和谐。国土资源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杜绝暴力征地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尽职尽责之举措。

在中国城市化城镇化高速推进阶段,征地拆迁是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给被征地农民以合理补偿。所有强征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甚至人命案件,无不与在利益补偿上出现大的分歧和偏差有关——既有补偿过低、损害农民利益情况,也有补偿标准要价过高甚至漫天要价的现象,前者比较普遍,后者也不乏其例。总体上说,在暴力强征土地中,地方政府是强征的主导力量,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而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利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同时,在征地的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博弈中,社会舆论一般会站在弱势的农民一方。

严防发生强征暴力事件,关键在于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从法律法规制度上遏制地方政府不得实施强行征地是基础。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暴力强征乐此不疲,原因是复杂的。推进本地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心情迫切,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拿不上桌面的东西,比如追求土地财政,房地产GDP政绩,乃至与开发商官商勾结、圈钱交易,一些涉嫌贪腐的官员,把一己私利通过公权力来实现,不惜牺牲被征地农民利益,等等。

妥善处理征地纠纷和矛盾,关键在于要给被征地农民以合理补偿,并实行留地安置或留物业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解决好农户生产生活用房问题。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同时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人要价过高问题,要给予耐心疏导,直到同意补偿标准为止,否则,不得实施征地拆迁。特别要坚决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引发恶性和群体性事件。应按照《紧急通知》要求,将有稳定收入、风险小、易于管理的项目配置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营,确保被征地农民成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如果暴力征地严重侵害农民利益,使得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反而会阻碍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暴力征地行为大多是由地方政府部门主导的,涉及问题非常之多之复杂,仅仅依靠国土部一个部门显然独木难支,一纸文件通知显然不够。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防止和查处暴力征地,需要纪检、检察、公安、法院、住房建设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形成合力,共同“给力”。

客观地说,国土部近几年出台的关于土地征管征用以及拆迁管理的文件不少,但真正不折不扣落实下去、见到成效的却不多。就在两年前的2011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也曾下发防止强征强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不能怪罪国土部门,而是整个环境和事件主体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因此,应该尽快探索严防违法违规征地的长效之策,而不只是采取临时性应急应对措施。

从根本上说,必须打破政府独家垄断土地市场的局面,在土地经营上更多引入市场机制,改变目前政府性公司从农民手中低价圈地、高价卖给开发商的状况。要让农民以拥有土地经营权(相对所有权)的资格,直接参与到土地征用议价并成为交易议价主体。逐步实现土地征用由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民与土地需求者直接交易议价,使得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上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保护土地经营权者利益,杜绝暴力强征的长效治本之策。

余丰慧(河南职员)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