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红五月波动不太大 二手房交易量将持续下滑

house.fjsen.com        2013-05-14 08:55       张昱欣 唐佳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买卖双方对房价的预期存在差异,是导致目前二手成交踌躇不前的主要原因。上海中原新梅共和城分行经理江超认为,最近卖家出售房源的迫切感减弱,而3月的火爆市场,更使得卖家看好后市,不会轻易降低价格。买家方面,仍然期待政策细则能打压房价,因而看低后市房价,买卖双方的价格差大约在5%左右。比如一套“和福花园”94平方米的两房,目前的挂牌价在275万元左右,而买家的心理价格为260万元,相差15万元,因而迟迟没有成交。而上海中原通州分行经理孟敏也表示,区域内主力房源是总价在550万元-650万元左右的三房,买卖双方心理价差达5%,实际每套房源的差价达到30万元左右,卖家对价格紧咬不放,毫不松动,买家心态则往往会继续等待政策落实调控房价,这是目前二手房成交乏力的主要原因。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泗泾店分行经理表示,4月泗泾板块的成交量环比减少约8成,同比上升约3成,挂牌量环比减少2成,与去年同期持平。4月份减少的挂牌房源主要是业主主动撤牌所致。其原因是4月市场报价和业主心理预期不一,部分业主有卖转租倾向。另外,二手房客户方面,受首付含税的成本增加影响,部分转而求购一手房,分流的需求也致使部分板块新房项目出现价格上的提升。

5月新房和二手免税房是热点

对于刚需买家来说,是挑选新盘还是淘二手房,主要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因为,目前市场上的新房和二手房往往在区域位置、周边配套、项目本身的产品类型、房源的价格等方面均有差异和优劣性。因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挑选新盘好还是挑选二手房好。由于新政时效的继续影响,5月份的楼市情况依旧会以新房和“免税房”作为置业热点。

汉宇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测上海市二手房成交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4月30日,共成交20015套,环比下滑71.6%。其中住宅(公寓、别墅、洋房新里)产品共成交19325套,环比下滑72.3%。汉宇地产分析师朱春峰指出,4月二手房交易量出现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在于上月受到“新国五条”细则所引发的交易透支等因素,未来几个月二手房交易量将步入相对平稳的调整期。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政策面相对平静的前提下,购房者不妨定下心来理性选房,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多看少动,或将有“捡漏”的机会。

因此,当置业新房时可多考虑一些居住氛围相对成熟、周边配套已经基本完善的社区。而在选择二手房时需要注意该套房源是否符合“免税房”的条件以及所选“免税房”的跳价幅度是否离谱。

■贴士:

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主因在于

1、地理位置,虽然新盘和二手房楼盘均处于同一个板块中,但从地理位置上看,二手房楼盘更集中在商业的中心附近,所占的位置相对较好。

2、新房供应量有限,例如目前周康的交易主战场已经转向了二手房市场。3、新项目的品质、产品类型等指标未必优于部分二手房楼盘。

一手房:中高端房市场受政策冲击较小

尽管4月份一二手房成交几乎全线下挫,但是相对而言,中高端住宅受影响要小一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整体市场观望氛围和市场供应量的减少双重因素影响下,后期成交量还是可能会回落。

5月新房市场涨幅不会过大

4月全市中高端商品住宅市场随着楼市整体的成交转冷,成交量也随之出现大幅回落,虽说中高端市场受调控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整体买卖双方购房节奏放缓,观望气氛开始出现的情况下,出现成交量的回落在意料之中。对比前期成交情况来看,虽然成交量下跌,但在新政密集出台时期,本月成交量基本和去年底今年初市场回暖形势良好的成交量处于同一水平,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上海中高端商品住宅成交情况稳定,市场稳步回暖势头未受政策过多的影响。而普通住宅4月成交量跌幅明显,低于去年底今年初期成交总量,由此可见中高端商品住宅市场的成交波动相对较小。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