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墙壁裂了一道大缝,屋顶也塌了,无法居住,我们又没能力修复。”林和强说,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将凤翔楼鉴定为危房,需要整栋拆除。“我们也去问了街道,他们说凤翔楼不属于文物,我们想拆也可以自己拆。”
危房
晨报记者钟梦然
通讯员林小芬
海西晨报讯矗立集美95年之久,对了解近代集美民间教育具有历史意义的凤翔楼被主人拆除,仅剩半面残墙。再过不久,老宅将被翻盖为现代楼房。
凤翔楼仅剩残墙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杏滨街道西滨社区蔡林社62号,看到已被拆除的凤翔楼。这栋矗立集美95年之久的老宅,如今仅剩下半面残存的墙壁和满地的砖块和石条。
老宅的主人林和强告诉记者,凤翔楼是他的祖父———旅居缅甸华侨林顺吉在1919年建的。“我的祖父字良卿,号凤翔,所以这楼叫‘凤翔楼’。”
林和强介绍说,凤翔楼的门框、窗框都是用花岗岩打造的,简约的直线、三角形、拱形形成特色的窗楣,外墙壁柱和圆拱都饰有浅浮雕圆弧和菱形纹。楼前还有个庭院,整体外观朴素、典雅。而且,楼房内有壁炉,屋顶有烟囱,这种外来的取暖设施,在集美近代建筑中很少见。
建造者曾为同安县议员
据《同安县志》记载,凤翔楼的建造者林顺吉生于1887年,他在缅甸发迹后,回到家乡铺路造桥、兴办学校,还曾当选为当时的同安县议员。
林顺吉兴建凤翔楼时,在两侧建了两排平房,作为村中的小学,东侧为凤翔男校,西侧是凤翔女校。附近的马銮、西滨等地的贫困子弟,均免费入学。
拆下砖块用于重建
“房子墙壁裂了一道大缝,屋顶也塌了,无法居住,我们又没能力修复。”林和强说,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将凤翔楼鉴定为危房,需要整栋拆除。“我们也去问了街道,他们说凤翔楼不属于文物,我们想拆也可以自己拆。”林和强告诉记者,他和堂兄是凤翔楼的继承人,拆完后,他们准备利用那些拆下来的砖块重新盖一栋楼房,给儿孙们居住。
集美退休老干部林火荣在凤翔楼拆除前,曾较为全面地拍摄过该楼全景。听说凤翔楼要拆除,林火荣十分惋惜:“没想到我的拍摄成为拆除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林火荣说,凤翔楼是了解和认识集美民间教育历史的可贵遗存,它的消失是集美的一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