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海房地产研究院发布《4月份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报告》指出,4月份,2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8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7%,环比下降33.0%。4月份的成交,印证了新政实施首月楼市降温的市场判断。尽管20个城市跌幅大小不一,但总体情况表明楼市集体沦陷的特征。
报告显示,撇去2月这一包含春季因素的月份,4月份的行情创下了近12个月成交量的历史新低。在3月份购房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的前提下,市场恐慌情绪已被4月份观望心态所取代。
作为新“国五条”细则“轰炸”的前沿阵地,一线城市的成交下降了近一半。4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环比下降49.7%。4个一线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其中北京的跌幅最大,为61.9%。同时,广州、上海和深圳的跌幅分别为54.8%、41.3%以及0.8%。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4月的总体表现不错。2013年1至4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累计值较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9%。对比过去两年同期水平,1至4月总体表明,新政洗礼下的楼市依然难以掩盖市场需求增加的事实。研究员严跃进指出,新政效力的继续释放,以及各地差异化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将促成未来数月成交量继续有所调整。
不过,严跃进强调,此次楼市的集体沦陷,是入市观望情绪支配下的一种蛰伏现象,因此更应理解为是一种短暂的市场行为。“4月份及1至4月累计的成交量同比增幅均表明,市场需求并未消失,持续增加仍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此,新政打压下,仍应警惕楼市需求从沉默转变为爆发的可能性。”
严跃进认为,对这种楼市需求亦应区别对待。一要疏导,即使对于不同性质的刚需购房者,也应引导其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等方面进行分流;二要围堵,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伪造居住证、更改工作年限等违规手段,应予以打击,从而防范各类规避楼市监管的购房行为;三要排漏。基于刚需购房者多样性的考虑,应注重挖掘和发现各类刚需的“死角”,尤其在既有条件下无法享受政策的特殊困难者,从而减少新政给部分刚需购房者造成的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