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农民工很难融入所工作的城市,从而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带进了城市内部,给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
★农民工应被当作市民社会中的一员,将其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地加以解决
居住地点偏僻、住房面积狭小、环境差;
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
自有住房率低、居无定所;
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0》,对农民工住房状况特点的描述。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首次明确地级以上城市,要在2013年年底前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
去年,住建部曾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租房的供应对象为“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认为,农民工的住房难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农民工为我国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他们很难融入所工作的城市,从而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带进了城市内部,给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居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住单位集体宿舍;二是自己租房。前者大多是免费的,而后者则基本上要靠自费。”黄顺江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由于农民工多在老家附近打工,回家居住者多。部分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的,大多住在由雇主提供的房屋(包括住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易棚房),而自己租房居住的很少。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自己租房居住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多地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租房居住者已超过住单位宿舍的人数。”黄顺江介绍,但无论住单位集体宿舍,还是自己租房居住,农民工的住房条件通常都是城市里最差的:要么多人合住在一起,拥挤不堪;要么房子简陋或居住环境恶劣,如地下室、城中村、郊区农民房或简易棚房等。
“不同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月工资收入大多在2000元左右。农民工的住房支出每月200元至300元,占其工资收入的20%左右。”黄顺江说,另外,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多是临时性的,需要经常转换工作。而在他们转换工作的间隙,是没有收入的。而且,农民工的工资大多是计时或计件,在停工、歇工或假日期间是没有收入的。这就迫使他们必须节制支出,留存相当一部分钱,以维持无收入时段的基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