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压力增大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一些房企现金流不是很好,但为了生存必须拿地。以中华企业为例,去年出售了南京西路的写字楼项目,资金压力缓解,今年又立即加入购地大军,准备回购去年退出的古北商业地块。今年一季度,大部分房企均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这给了它们敢于融资的动力。
并非所有房企都愿意拼抢土地。据世茂集团[简介最新动态]相关人士透露,上月在某二线城市参与地块拍卖,起拍价10亿,世茂[简介最新动态]股份预测15亿可以接受,最终却拍出了23亿,“太疯狂了”。世茂选择了放弃争夺。
克尔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晨青认为,今年以来地王频现,源于住宅市场的持续回暖:一方面,住宅市场的稳步上升,使得众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好转,企业拿地的地气较足,而看涨的房地产市场预期使得企业愿意频频出手拿地。另一方面,众多房企在一线市场的土地储备捉襟见肘,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2013年3月克尔瑞监测的15个典型企业在一线城市拿地总建筑面积占拿地总量的46.65%,企业纷纷出手一线城市补充库存。
不过,当前时间点出现地王,增加了市场各方的压力。克尔瑞分析师杨小贝认为,仅从上海市场来看,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市场151.75万方的成交量已创下了2011年9月以来的新高,而新开盘项目价格走高也已稀松平常,加上唐镇地王的登场,“可以想见当前上海政府的压力已经开始积聚”。
来自克尔瑞研究中心的判断是,下半年上海楼市政策加码已很难避免,调控手段依然离不开限购、限贷等手段,其中,中高档项目仍将是调控重点。因此上述分析师建议,中高档项目应趁二季度加紧推盘,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当降价。
张磊认为,如果不下决心改革房地产制度,全面征收房产税,仅仅是行政管制房价,限购限贷等,就永远只是临时性的治标之策,而无助于从根本解决由于货币流动、地价上涨和供求紧张给房价带来的持久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