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只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溪头村,如何把包括村民、外来工在内的所有成员全部囊括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他们一直在探索的命题。
溪头村有自己的乡村大型公园——洪春松涛园。这里有太湖奇石,还有泰山古松等各类奇花异木,均无偿开放。十余年来,松涛园不断扩建,现面积已达300余亩,早成为福清市民主要休闲区之一。
福清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就位于溪头松涛园内。虽然距离城区还有4.5公里,可课余时间仍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因为这里有目前福建一流的村级体育健身设施。早在20年前就建成了全省最先进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此外,还有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以及室内体育馆、儿童乐园等各类文体设施。
在溪头村,全体村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国家规定由村民缴纳的新农保、新农合等费用,全部由村财支付。村里还设立了老人补助制度。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500元;五保户每月补助1340元;低保户每月补助850元。溪头村还在福清率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重点面向70周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无人照顾的老人。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业的情况下,实现向“居民”的转变。
城乡差距日渐消失
这种城乡一体化的变化,还体现在乡村建设的生态化上。
溪头村虽然工厂多,却听不到轰鸣的机器声,看不到冒黑烟的烟囱。走进溪头村,许多人常常会发生错觉,以为是走进了一座公园。绿树簇拥着福清大北溪,欢快的鱼儿在溪中嬉戏,小区四周环绕着亲水公园带,村里许多人家住上了小别墅。这里不再简单地“划分”为城里人和农民。
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伸向村里每一个角落。自来水通达各家各户,苗圃向村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四季鲜花。一年四季,无论何时来到溪头村,你都能看到瓜果和鲜花。
全国人大代表、溪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林和星告诉记者,村里坚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加强对农村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创造出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人居环境。
为保证空气不被污染,这些年来村委会谢绝了不少企业。想入驻溪头村的企业必须提供环保方案,环保方案不合格者谢绝入驻;所有入驻溪头村的企业,首先要验收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不准开业。
产业支撑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
在溪头村,推进其城乡一体化的引擎,就是洪宽工业村。
溪头村是著名侨领林文镜的家乡,现有国家级工业、农业园区各一个,分别是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骨干园区——洪宽工业村、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洪宽台湾农民创业园。全村共有大小工厂百余家,以台资企业居多,被誉为福建省“台湾村”,成为我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聚集地和前沿窗口。
“去年工业产值达到166亿元。”林和星说,村里实施的是“农村服务企业,工业反哺农村”的战略,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高村民收入。近两年来,村财年收入都突破1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
溪头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全景式改革样本。
福清阳下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文向记者介绍,作为福清的城区北翼,阳下街道将以洪宽工业村为核心,实施产城联动战略,积极打造福清北翼新城。(福州日报记者林雨夏林洪相贺鹏/文郑帅/摄通讯员陈苗毛晨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