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房奴之前要知道的四件事 用投资理念买自住房

house.fjsen.com        2013-02-27 09:22        来源:21世纪网        我来说两句

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要共同面对的事情,怎样做才能不让购房降低生活质量?消除“房奴”生活隐忧,你需要知道下面这些事。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机会:高位时可以适当清仓换取更大价值的资产,低位时可以卖旧买新、卖小买大、卖郊区买城区;而对于缺乏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不是机会:高时嫌太高,低时怕再低。本文不纠结于“买还是不买”,而是要告诉那些准备做“房奴”的人,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房奴”。

战略上要“城市包围农村”

房屋价值的永恒定律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就是说买得起大城市不买小城市,买得起中心城区不买郊区,宁要中心城区一小房,不要远郊区域一大房。要关注总资产多少,不要过多关注房屋大小。据2000年到2010年多个城市销售价格变动的结果统计显示:11年间,全国平均房价上涨2.42倍,但同期多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幅度都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上涨倍数分别是3.76和4.27。可见,大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会超过二、三线城市,城市中心区域房价上涨幅度会超过郊区和边缘区域。

除了战略上要“城市包围农村”,在战术上还要“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手里资金有限,买不起大的就买小的,买不起城中心的就买郊区的。等到若干年后房价涨了,再卖掉小城市的、城郊的,改买大城市的、城中心的,也算是一种“迂回战术”。

用投资理念买自住房

做“房奴”要善于转换思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抛弃“买房就是自住”的老观念。中国当下的实有城市化率不足三成,要达到70%以上的世界平均终极城市化率至少还有20年。房子是不动产,但人是自由流动的,你买的房子给别人住,别人买的房子给你住,有何不可?在这个城市化急剧发展、人口急剧流动的当代社会,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一辈子?

另一方面,富人思维是即使再有钱也要贷款买房,首付越低越好,年限越长越好;穷人思维是即使再没钱也要东拼西凑自己尽量多地凑到房款,以便少贷款少交银行利息,结果,不仅自己不能以最小力量通过银行杠杆撬动最大资产,而且亲戚朋友的钱也成了死钱。

现代风险社会同时又是以金融为基础的信用社会,一套产权完整、支配自由,随时可以和银行完成抵押贷款交易、价格稳步上涨的独立产权房,事实上就是一张最好的人生“保险单”。现代风险社会,生活用品、医疗、教育等各项成本都在不断上升,房屋可以成为风险社会的对冲工具。

买一手房比二手房更能撬动贷款杠杆

信用消费时代,人可以提前安排自己一生的收入,安排多少,跟自己的预期有关,跟具体的收入并不一定重合。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要善于投资理财,通过信用金融制度和交易致富实现财富非线性增长。房产等固定资产具有自动复利功能,是其他股票、票据、银行存款等金融理财产品所不具备的。

与银行建立按揭关系,相当于向自己的未来借力,不过这个力也有大小之分。举例来说,以首付50万元为例,只能撬动总价100万元的二手房,却能买到166万元的一手房,并且可以充分利用银行贷款。按同等比例的升值计算,5年后涨1倍,那么二手房5年后的总资产是200万元,但买一手房是33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一样,有的人适合“激进”一些,有的人适合“保守”一些,个人应在购置房产之前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量力而行。

这些类型的房产最好不要“碰”

大城市房价由外来人口决定,小城镇房价由返乡人口决定。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高房价,个人只有顺时应变、转变观念才能战胜高房价。不过,房地产也不是遍地黄金随手可捡,原因是有些房产已经过剩或即将过剩,如旅游房产、商业房产、远郊不配套区域房产、一些人口正在衰减或产业正在空心化的小城镇房产。购买这些类型房产的风险较大,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要谨慎。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