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看,土地市场成交火热本来是好事,增加供应可以降低房价。但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土地热"与"房价涨"变成了相互推动的逻辑循环,缘由在于土地热不仅仅意味着成交量大,更多是土地成交价格的持续上涨。从成本构成来看,地价一般占房价的30%至40%,有的一线城市好地段占到50%至60%,因此,土地价格的反复上涨,成为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由于很多人坚定看好未来房价继续走高,特别是房地产开放商的乐观预期,直接影响其拿地的意愿,也会拉高土地成交价格,甚至不惜血本砸出"地王".
有研究指出,2013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在2012年回暖的基础上继续企稳、成交放量,企业积极拿地,地方政府积极推地。预计2013年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将实现同比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将超越2012年。有开发商表示,由于销售的回暖及持有现金增加,对于未来市场的预期也逐渐由悲观转为积极,特别是大型房企,调控后拿地量减少,远期项目用地逐渐紧张,拿地补库存的意愿较为强烈。
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之际,要稳定房价,实现政策调控目标,必须在加大土地供应、增加普通商品房建设过程中,切实打破"土地热"与"房价涨"这一逻辑循环。要打破这一循环,既要控制好土地价格,防止非理性拿地行为,又要引导房价预期,莫让房价大涨成为现实。
从土地供应角度看,要控制好土地价格,除了防范部分开发商非理性高价拿地外,还要加大对"囤地"等行为的监督。国土部公布的数据亦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未竣工房地产用地48.17万公顷,未开工房地产用地14.45万公顷,这意味着仍有大量已供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从更深层次看,土地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依赖多年"土地财政",只有以改革的手段,彻底转变土地流转、政府卖地的现实,才能真正有效控制好土地价格。
正确引导市场各方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利于遏制住房价上涨势头,从另一端打破"土地热"与"房价涨"的循环。除了要继续引导公众合理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外,还应让既有调控政策不折不扣"落地",发挥信贷、税收等各项政策作用,强化地方政府控制房价目标责任制,让调控两年有余的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