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平:去年底就有声音传出,少数三四线城市“泡沫”重重,其中还包含个别二线城市。中国房地产区域性“泡沫”肯定存在,市场经济也允许“适度泡沫”存在,但太多、太大则容易破裂。其实,这么多年国家对楼市调控不止,实际上就是自上而下的主动“挤泡”。个人认为,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要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按照每年当地需求市场的数量和质量来编制土地供应计划,从宏观上对城市土地的开发规模总量和开发强度加以监控,对产品结构及时调整。否则,会带来高空置率和管理成本。
反观少数三四线城市,之所以出现“本地人买不起”的现象,直接原因是企业效益降低所致。这与地方政府过多依赖“土地财政”,忽视发展地方实体经济有较大关联。三四线城市中小微企业大多数有“软骨症”,一旦国际竞争环境加剧、金融环境恶劣,小微企业就会“很受伤”,若地方政府未能及时给予信贷等政策支持,则企业难以生存、外来职工购买力严重萎缩。实质上三四线城市大部分的本地人一般都是“居者有其屋”,买房的主流还是要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和进城的各行业打工族群体。“外地人不来买”的现象主要还是投资人士对当地楼市看不到前景、缺乏信心。
需在城市运营上下工夫
经典语录:通过加强城际合作、互帮互助,增强造血功能、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拉动地方经济向前发展。
记者:如果要快速转变这种情况,需要开发企业在开发战略上有什么调整?
丁延平:要想破此“僵局”,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如何运营城市。可以通过加强城际合作、互帮互助,增强造血功能、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拉动地方经济向前发展。
另外,对于在商品房供应量偏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企可以根据企业资金状况等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譬如品牌房企可以整合资源优势,采取“联动营销”或“联合营销”等手段扩大销售业绩;中小房企采取“积极、灵活的价格策略”快速出货等。资金充裕的品牌房企则可以“时间换空间”,先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基础配套或是绿色产业等基础设施,以图谋将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千亿竞争
实质是规模化效应竞赛
经典语录:千亿地产之间的竞争,表象上看是营销队伍的抢客大战,实质上是各品牌房企之间在资本市场融资后进行扩张及规模化效应竞赛。
记者:保利、万科、中海、绿地等,都以千亿地产备受关注。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言,有什么影响?要如何看待千亿地产之间竞争?
丁延平:去年底,某权威机构颁布了全国百家品牌企业销售榜单,其中有四家品牌房企进入了“千亿俱乐部”。这一榜单排名树立了业界标杆,给排在后面的品牌房企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名不见榜单”的中小房企来讲又是无情的鞭策。
“千亿”品牌房企能够收获引以为傲的业绩,在于它们提供的产品更贴近刚需之心,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和人性化,还有一支极富战斗力的营销团队。这些都是保证他们能进“千亿”的前提。“千亿”地产之间的竞争,表象上是看营销队伍的抢客大战,实质上是各品牌房企之间在资本市场融资后进行扩张及规模化效应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