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房子不卖了” 节前闹房荒节后要涨价?

house.fjsen.com        2013-02-01 09:30        来源:房地产时报        我来说两句

早上9时30分,原本是北新桥附近一家大型中介门店每天雷打不动开早会的时间,店里却只坐了5名经纪人,门店的橱窗上,一张“高薪急招经纪人”的广告取代了紧靠店门的一组房源广告。

“都说最近的二手房市场还不错,可我们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经纪人吴亮叹了口气说,元旦和春节之间历来都是一年的交易淡季,房子成交都比较困难,何况如今还赶上了业主惜售,更加剧了这一趋势。“上月店里一共卖出3套房,可这月到目前成交量还是零。”

为了到位于东大桥附近的某房产中介总部提交材料,在西三旗门店上班的赵晨下午提前4个小时下班。“本来这些材料应该上个月交,但店里那会儿比较忙,我今天下午四点就出门了,办完事就不用回去了。最近店里成交量下滑得厉害,留下几个刚招进来的新人看店就可以了。”

赵晨说,临近年关,加上交易量下滑,元旦过后门店走了一批主力经纪人,考虑到春节后可能出现的交易回暖现象,店里近期提前招兵买马,补上那批经纪人离职后留下的窟窿20名经纪人凑足了两组人马,轮番到安宁庄、小营附近的小区门口“蹲点”找房源,可一天也不见得能收到一套房子。

市场上一些好房源,甚至出现让看房人“先签约、先付定金、后看房”的反常现象。经纪人解释说,现在很多人争着看一套房,特别是好房源,房东抱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为了让看房者显示诚意,要求“先签约、先付定金、后看房”。只是如果没有成交,定金还是要退的。

卖方看涨捂房惜售专家建议用政策“逼出”存量房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在楼市成交量一路走高的背景下,排队过户、黄牛售号、坐地起价、捂房惜售等现象再次出现,受预期影响较大的二手房市场尤为明显。

对此,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楼市可能在2013年有所反弹,宜在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增加持有环节房产税、信息联网等政策“逼出”存量房,增加有效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27岁的王虹已经在上海打拼了5年之久,因为要准备结婚,买房成为王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6月到现在我总共看了二三十套房,感觉房价一直在涨。”王虹称,曾经看到自己中意的房源,但父母在安徽老家,等他们赶到上海来谈价格的时候房东已等不及先卖掉了,还有的房东可能是看到她买房心切,突然加价两三万元。她现在最担心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像王虹一样有同样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据中原地产业务员介绍,王虹这样的刚性需求购房者是二手房市场的主力军。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以买家身份去看房,也同样遭遇房东涨价和取消挂牌惜售的情况。21世纪不动产苗圃路店的置业顾问告诉记者,特别是近两三个星期,可能是看到行情起来了,房东惜售心态明显,有的挂牌两三天就打电话来说不卖了,有的直接加价5-10万元。“像陆家嘴板块最近撤牌惜售的房源占总挂牌房源数的比例在10%-15%,而涨价房源的涨价幅度在5%-10%左右。”

的确,截至1月14日,上海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二手房挂牌量为13.88万套,较2012年高峰时逾17万套的挂牌量减少了3万多套。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表示,2013年初,市场基本延续了2012年末的火热气氛。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新增房源出现明显下降,与2012年相比,下降幅度约为4%。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二手房较新房来说价格波动较为剧烈,最容易受到市场影响。“新房价格还会受到库存、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约束,但二手房不会。再加上我国消费者看涨不看跌,因此,在房地产市场转暖的背景下,二手房供需双旺,给了二手房主更大的涨价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买卖双方对于未来房价均持上涨态度。”张大伟认为,从观望到急买,从急卖到惜售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的转变。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18750194070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