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省实施“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启动东部城市群和海西城乡一体化建设,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城镇化率提高了7.4个百分点,达到47.4%,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省迈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落实“两新”目标和“三区”战略的必然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带动作用?怎样探索多元多样的城镇化实现形式,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问:如何突出个性?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圈地扩张盖楼”,每个城镇都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魅力。
新型城镇化要突破“千镇一面”,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西宁市立足“西宁新区”建设,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关节点,强化中心带动作用,按照市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县城,按照县城的标准规划建设小城镇。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王予波说。
以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乐都,东部交通枢纽、新型农业示范基地、现代空港城市平安,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生态文化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名城互助……东部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省政协委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匡湧说。
依托丰富的风电资源和旅游资源,将冷湖打造成为我省重要的风电基地和旅游基地,完成从单纯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盐湖化工等资源到风电资源、旅游资源型城镇的转型。省人大代表、冷湖工委书记朱元波告诉记者。
贵德县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文化旅游名城、“低碳生态城”、“高原不夜城”;海晏县打造沙岛、金银滩、原子城、西海温泉等特色旅游品牌……一座座个性鲜明的新型城镇正在全省各地涌现。
二问:如何提升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还要有各项配套设施的全面跟进;不仅仅是硬件的完善,还要有软件的提升。
专家指出,要从我省城镇长远发展着眼,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网络、公交换乘体系、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加快提升城镇承载服务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一批市政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和信息化等公共服务项目,提升人口集聚区承载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