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楼市调控定调? 年底楼市预期向好加剧

house.fjsen.com        2012-12-26 09: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这对楼市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刚需置业潮开始涌现,特别是对限购政策没有硬性要求的郊县市场。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24日,福州市五城区成交套数达到20410套,成交面积突破240万平方米。而从红五月到6月淡季不淡,再到7至11月连续五个月成交破2000套,就证明了福州楼市的热度。至于在主城区之外不限购的周边县市,热销更是不言而喻,在闽侯、贵安、罗源板块开发商都取得了红火的销售业绩,不限购的产品如写字楼、SOHO更是几开几清,甚至出现“被开盘”的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福州楼市年内可谓调控未有停止,而在各种微调政策出台的背景之下,福州的购房者却也因为对政策走向不明朗,对市场判断不准确,而出现盲目对房源进行争抢,导致市场局部发热,房价也相应产生一定变化的局面。”

年底楼市,预期向好加剧

在进入下半年之后,在中央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福州本地微调政策的引导下,大家都感受到福州楼市有了明显的回暖,无论是各大营销中心的人气还是实实在在的成交数据。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拿地热情高涨,各大开发商都开始频频拿地,福州的开发商受限于市区无地可拿,则频频“外出”拿地。在厦门、武汉、甘肃等地,融信集团、泰禾集团、阳光城集团都大举拿地。而福州的周边县市如闽侯、永泰等区域,但凡推出地块,就会被福州开发商迅速收入囊中。

业内人士认为,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市场对接下来楼市的预期再度转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道路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字眼,让很多人对来年的房地产发展产生了很多有益的猜想。而十八大中提出的10年后人均工资翻番,让楼市房价走向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

因此临近年底,可以说不仅福州,全国楼市成交数据上升、人气回暖、拿地热潮再起。

2013政策猜想

回顾过去,楼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都集中在开发商和限制购房者身上,2012年末,楼市调控终于出现统一的声音,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宜成为未来的基调。随着这一基调的转变,明年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发展的思路会否更加清晰?房产税的扩容和替代限购令的可能性几何?

猜想一: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并行思路更清晰?

在2011年,中央首次提出“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双轨制体系”,此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大力开建保障房。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十年房价持续快涨的行情,与保障房的缺位关系莫大,如今重新强调执行“住房双轨制”,各地加大建设保障房,是对保障房缺位的补课。

在2012年,福州市除了大力开建保障房之外,在保障房建设方式上也有所转向,开始从土地出让源头上捆绑保障房。加强与开发商的合作,并首次试水“限地价,竞公租房配建面积”的方式。与此同时,日前福州宣布暂停经适房的申请,将建设以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主的租赁型保障房作为未来方向。至此,以售为主的福州保障房体系发生转变,租赁式将占据主流,主要保障低收入者住有所居而非提供产权式住房。保障房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三驾马车”的格局也已经改写。

业内人士江映辉认为,“随着政府对保障房思路的日趋成熟,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并行的道路会越来越清晰。保障房作为解决中低收入者短时期的居住问题,是可周转的。但想要拥有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子,还得购买商品房,这不仅对中低收入者,对开发商而言也是一种福音。而在2013年,保障房的功课将持续补足。”

猜想二:房产税取代限购令成调控新政策?

此外,房产税的扩容与否,会否取代限购令成为楼市调控的新政策,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房产税的征收需要具备的三大条件都已基本满足:各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现联网;房地产估价技术培训的开班,意味着征收房产税的评估技术也基本具备。此外,税收征管法也将在今年修订,税收征管体系环境将会出现大的变化,征收包括房产税在内的直接税的能力将增强。

而近期多个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下滑,导致地方财政压力增大,这将可能加快房产税试点扩容的步伐。对此,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表示,房产税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大势,福州在未来进行房产税试点和开征,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房产税会否取代限购令成为楼市调控新政策,业内人士江映辉则表示,“目前在房地产各环节税费已经很多,但在这些税费都存在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仍然过热。与限购这种直接的行政手段对投资的限制效果相比,简单的加税不见得能改变局面。因此我认为未来,不会是简单的房产税新政出来,旧的限购政策退出这么简单,政府应该是站在更高更全面的高度进行梳理。”

【记者的话】

回顾过去,楼市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都集中在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限制身上,接下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调控的新环境,把调控转向保障老百姓住有所居的根本问题上来,把改进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作为主要目标。把土地供应制度、房产税和保障房相关制度等长效机制、体制的推进作为着力点,把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结合起来。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房价回归理性,必须综合运用组合调控。行政措施要实现慢慢退出,市场税收等措施慢慢跟进,与健全房产税改革、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治理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做好衔接,形成长效制度,楼市才能趋于理性。

责任编辑:肖月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精品楼盘展示区
相关评论
  • 一月
  • 一周

黄其森建议异地配建保障房,京千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自住型商品房可退出。[详细]

  

他是胡润2009慈善榜·单年子榜的冠军,他缔造了中国地产的一个个神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