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国务院先后出台政策,扩大土地和普通住房供给、抑制市场投机、加强金融监管,形成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时至今日,最严格调控政策执行已有两年多,对房地产市场过热起到了抑制作用。
挤出了投机泡沫、调整了市场结构、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持续了两年多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也随着近期楼市“暖冬”的到来,逐渐显露出调控“边际效应”减弱的迹象。专家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现行调控政策仍有必要继续坚持,更具长效性、更具市场化的政策也亟待出台。
楼市调控持续投机逐渐淡出
广州人陈杰,在东莞有一家做品牌代工的小型服装厂,服装出口不景气,他把投资房地产当副业。2010年广州开始实施限购,已有三套房的他买不了房,转而投资了3只股票、买了两个商铺,“但都没怎么赚钱”。说到这儿,陈杰有点无奈。
自2010年起,以限购和差别化信贷为代表的调控政策被媒体冠名为“史上最严调控”,不少像陈杰这样的“炒房客”开始改行。投机需求泡沫逐渐开始“淡出江湖”。
华南某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一位售楼经理告诉记者,他最怀念的日子是2009年初,那时候卖房子像卖白菜一样,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十几套,一个月光售楼提成返点的收入就接近10万元。
2010年初,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国务院先后出台政策,扩大土地和普通住房供给、抑制市场投机、加强金融监管,形成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最严格的调控政策执行已有两年多,对房地产市场过热起到了抑制作用,一二线城市投机性需求基本被挤出市场,“这是调控最明显的效果体现”。不仅如此,限购等调控政策也改变了房地产消费结构,以自主需求为主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刚需住房成为近两年开发商的主打产品。
公众期待与调控现实仍有差距
房地产调控不仅影响经济,更关乎社会民生。百姓期待“房价合理回归”,视调控为降房价的“杀手锏”;与此同时,也有开发商和学者质疑“限购”、“限贷”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
“公众对政策的关切,甚至超过了对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变动”。广东中原研究经理瞿中奇说。
在不少居民眼中,当前的市场变化离“房价合理回归”的目标尚有距离。记者采访时发现,很多公众期待限购、限贷政策能倒逼开发商降价,甚至希望开发商资金链断掉抛售。不少专家表示,房地产调控最优化的结果并非体现在让房价大幅下降,而是“房价不涨、收入快涨”,或是住房双轨制的尽快成型。
|